謹以此文,與喜歡寫作的朋友共勉,也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心路里總有那么一點點似曾相識——序
最近一次更新個人微信微信公眾號是在8月9號,簡書上整個8月份都沒有寫自己的東西,無論是書評還是隨筆。
作為一個專業(yè)性報紙的編輯,一個文字工作者,卻不知覺沒有提筆的勇氣。害怕自己寫的不好,一篇文章、一段話、一句話出來,總在想這個是否符合文體結(jié)構(gòu)邏輯,字句措辭怎樣,是否言之有物。很長一段時間,有一種邯鄲學步的感覺。
因為剛畢業(yè)工作的學習上陷入長久的一個停頓,領導找我談話,問“你真的想成為一個編輯嗎?”。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來,新聞工作的風險有多大,一踏進這個領域才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特別是紙媒,對于文字的嚴謹程度是整個新聞領域之最。有很多因為文字上的疏忽而被開除受責罰的例子屢見不鮮。
不由的回顧自己選擇職業(yè)的心里路程,我是為何會選擇做一個編輯、一個記者呢?時間一點點回溯,是因為我在去年大四開學的時候,接觸簡書,至今為止已經(jīng)完成了25萬字的寫作量;是因為從2015年開始,完成100多本書的書評,累計也在30萬字左右;是因為大學喜歡做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自己想法,或是讀書的想法,或是幻想。有隨筆,有詩歌,有日記,整個大學大概積累了有20多個大厚本子了吧。最快的時候,一個月就寫完一個本子(10塊錢一個的大本子),天天泡在圖書館里頭。
既然因為寫東西而選擇文字工作的,那為什么工作之后反而把寫作給忽略了呢?即便是因為工作有這樣那樣的要求,也許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不合格的殘次品;即便是因為自己以前半路出家的寫作水平造成了很大的思維定勢,對現(xiàn)在的工作沒有利反而有害;即便文章沒有邏輯,也沒有言之有物。可是,可是我有那么一點點喜歡啊。
已經(jīng)忘記了為什么會喜歡寫作了?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內(nèi)心有強烈的表達欲望,老想說什么?也許是因為喜歡幻想,想要超脫現(xiàn)實世界的約束。在寫作的世界里,我可以任意構(gòu)想和自己對話的讀者,可以任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在這里,有一個小舞臺,它可能不高,可能在角落,可能沒有音樂也比較昏暗,但是這里只屬于我自己,也還屬于偶爾那么一兩位闖進來的知心人。
每寫一篇文章,也想過有多少的閱讀量,想過有多少的點贊夸耀,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寫作的過程啊。那種把淤積已久的想法排除體外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想起高中語文老師說“寫作就像拉屎,有個感覺就會稀里嘩啦”。寫不同的文章,感受是不一樣的,這種感受只有同樣喜歡寫文章的人才會有所體會。
寫日記,好比像是和樹洞說話,不希望別人聽見,又希望別人聽見;寫情書,我是真的寫過很多從來沒有寄出去過的情書,提筆的時候就知道它會長久待在日記本了,最多和一片枯色卻又脈絡清晰的楓葉作伴;寫議論文,心里總有一匹奔騰的野馬,縱橫捭闔,總有一股氣勢噴涌而出;寫詩有點像是出游,沒有目的,信步而走。沒由來的開始,沒由來的結(jié)束,沒由來的喜歡,沒由來的輾轉(zhuǎn)悱惻,沒由來的悲傷愁苦;寫記敘文,像是倒放電影,總在想著還原之前發(fā)生的事,鏡頭是怎樣的,應該表現(xiàn)什么;寫小說,真是把自己內(nèi)心幻想的世界的勾勒出來,讓其盡可能的完善,好比作畫,讓石頭更像石頭,讓草木更像草木。
有的人說,堅決不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之后很快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喜歡。我不太確定自己是否喜歡文字,但是確認喜歡文字所構(gòu)成的世界。
在共用地里,可以去學習新聞寫作,探聽行業(yè)動態(tài),可以一遍遍練習標準的寫作模式,就像共用地里種的是玉米、小麥、水稻。而在自留地里,我愿意信筆涂鴉,喜歡花可以種一些花,喜歡草就丟一些石頭讓草長在碎石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