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愛,也就失去了一切!
不要指望,也不要想通過可以用任何人事物來帶代替愛作為補償,沒有愛的一切施舍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那是一種交易。
作者之所以開篇如此強調(diào)愛,是因為這部片子其實就是給我們上了一堂關(guān)于愛的教育課。不僅僅是為母親和女兒,也是為了我們。
我相信女兒邀請母親來小住幾日的本意是很單純的,她其實很想念母親,但是她明顯是帶著一種期待,一種認為母親會有變化的期望,而母親也同樣是抱著這樣的心情。
直到母親來后,當期望成為失望并放大后,女兒埋在心底多年對母親的怨恨終于徹底爆發(fā),而幾乎變得有些瘋狂和歇斯底里。
我們也都知道愛有多少恨就有多少,但是說實在的,那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或者說是殘缺的愛。真正的愛是不需要以回報作為條件,愛就是犧牲,并不是指死,雖然包括這個,而是指犧牲我原本該得到的,有權(quán)利得到的,而因為愛而心甘情愿放棄的,只有愛可以完全化解心里的怨恨,徹底化解,就像忘記了一樣。憑著其他任何辦法只能是暫時壓制,那個恨其實還一直在心底的深處。
我們恨一個人,就會把她他關(guān)在我們心里的監(jiān)獄中,按時或按我們的心情好壞隨時從監(jiān)獄里把他們提出來審判一番。但是當我們有一天突然釋放了他,我們本身也會感到很輕松,如同自己得了釋放。真正的釋放需要愛,因為只有在無限的愛里,你才會從心里真正原諒或?qū)捤∷麄儭6藧郏羰浅鲇谄渌麆e的原因,那些并不會長久,也許你會暫時忍下去,但遲早有一天你會爆發(fā)出來,它會隨著我們的心情或環(huán)境而變化,你會隨時把他們再抓回到監(jiān)獄中,這個應(yīng)該叫假釋。其實,這樣我們和他們活得都很累。也許,你會宣判他們無期徒刑,一直把他們囚禁到我們?nèi)松慕K點,這樣,也等于宣判了我們自己無期徒刑,如此的一生我們自己也幸福快樂不到哪里去。
有時 ,大吵一架并不是壞事,而且必須是吵透了,吵透就是把真相,把人的真實想法吵出來,這樣反而會有利于把問題解決掉,否則過一陣還會為這事再吵。影片中的女兒似乎只能借著瘋狂的大吵一頓,來傾倒和暴露自己。她對于母親的所有怨恨其實都指向一個中心點:就是她感受不到母親的愛!雖然母親以為這是愛,以自己認為是愛的方式來愛,就像《一次別離》中的父母那樣,都感覺自己是在愛女兒,但是卻沒有顧及到女兒的真實感受。遇到性格內(nèi)向,不知如何表達的孩子,受到的傷害無疑會更大。這種傷害導(dǎo)致的怨恨就像一粒種子埋在心這塊田地里,直到長大結(jié)果。而女兒生活上的不真實感和對自己存在感的質(zhì)疑都是結(jié)果。種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
愛本身沒有對錯,而是對愛認識的程度的問題。
母親最終清楚了女兒原來這樣怨恨她,她感到極其震撼和痛苦,母親承認了自己對女兒所犯的“罪”,也極力祈求女兒的寬恕,當鏡頭同時對準了伊娃的妹妹海倫娜那痛苦的臉和她艱難的撕心裂肺的喊著媽媽的時候,我看到這里眼淚終于忍不住了。我們?nèi)羰沁€在這里爭論誰對誰錯,那我們真的有些殘忍而沒有人性了!
當母親要求女兒幫幫自己時,女兒的沉默和沒有表情的臉讓我感受到了秋天的肅殺和悲涼……但是誰又能理解她所遭受的呢?我們先不談及她的童年,她因為結(jié)核病被前夫拋棄,孩子又永遠離她而去,現(xiàn)在的丈夫雖然人很好,但是也無法真正進入她的生活,使他感到她并不愛他,她還要照顧病患中的妹妹,生活的重擔還在其次,內(nèi)心的煎熬才讓人感到無助和絕望。
我看過的伯格曼的兩部電影(另一部是《野草莓》)都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我們沒有必要糾結(jié)于《野草莓》里夢的解釋,而忽視了他想表現(xiàn)的生活本質(zhì)。這部電影劇情更是簡單到不行,基本上就是兩個女人之間的對話,卻讓人強烈的感受到了生活嚴酷的一面。
電影可以說的地方太多,伯格曼每一個鏡頭都有意義,都有故事,就像《野草莓》一樣,每一個人物和每一個鏡頭都沒有浪費!大師就是大師,他和小津都是我欣賞的導(dǎo)演,因為他們真的有生活也有故事。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秋天,因為這個季節(jié)是思緒彌漫的季節(jié),也是豐收的季節(jié)。電影的最后,女兒似乎暫時失去了母親,卻收獲了自己,也收獲了愛!我感覺,這個遠比壓抑著自己的人性把母親伺候好這幾天,然后又各奔東西,兩個人卻依舊沒有認識彼此,直到逝去而再沒有彌補的機會強千萬倍!不,何止強千萬倍,這是沒得比的!
最后,我想用美國電影《愛情故事》里的一句臺詞作為結(jié)語:愛意味著永遠用不著說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