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科技發展迅猛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有人在這其中樂此不疲,然而有一些人確在這樣時代很恐慌、焦慮、抑郁、甚至自殺。
對工作的恐慌、對生活的恐慌、對知識的恐慌、以及對未來的恐慌。然而這一切恐慌的根源都來自于時代發展的太快了,無論怎么樣似乎都跑不贏。
舉例說明:
1、作為設計的我沒想到手繪也成為了設計水平衡量的一個標準?沒想到好多畫面更多的是拼文案了?面對上面的情況我恐慌了。
2、新的城市平均工資調查又出來了,毫無例外這次又拖了后腿了,但是我真的很拼了啊?面對上面的情況我恐慌了。
3、人民幣的通脹率又上升了,錢放著就貶值,我到底應該怎么做?面對上面的情況我恐慌了。
4、為了讓孩子多學點東西送去了好點的幼兒園,每月發完工資交完房貸,再交完孩子的學費,我能剩多少?面對上面的情況我恐慌了。
沒錯,我也是這群人中的一員,不過我應該算是比較幸運的那一個,因為我找到了“解藥”。
我不太喜歡運動,但對于乒乓球的喜歡算是癡迷了。畢竟不能玩物喪志,所以我盡量克制自己以至于知道我喜歡乒乓球的人并不多。我喜歡打乒乓球更喜歡看運動員們打比賽。因為看他們打比賽能看到他們的技術、戰略、心態以及他們的品性,這太有意思了。甚至我還經常從看乒乓球比賽當中悟到好多人生的真諦從而指導我更好的生活與工作。
譬如,從乒乓球比賽中悟到的兩個詞是對我影響最深的。
這兩個詞就是心態與節奏。
因為在兩個技術策略實力相當的兩名運動員比賽的時候,決定屬性的最主要的就是心態與節奏。
因為心態會影響到這名球員能否發揮他自己的最佳水平,心態如果不好不但不能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甚至會發生失誤從而白白把得分送給對手這一勝與一負差值就是2啊!
然而節奏呢,節奏把握不單能很好的運用策略,也會越打越順從而使得技術與策略都可能超常發揮。節奏的把握也可以說是以不變應萬變,那就是不讓對手牽制自己快慢自我把握。
然而對于我從這次對快時代的恐慌中解脫出來主要源于我對節奏這個詞的深刻認識。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的時候寧可先不去做。節奏如果亂了不管付出多少最終肯定是輸。
這個認知讓我先把自己給穩住了,但完全忽視時代的發展也不行,那么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如何做才能既穩住了自己的節奏又符合了時代的發展需求。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前段時間我不經意間聽到了得到專欄何帆的一篇《加速時代的對策5:快與慢》清晰的給出了處在快時代的我們應該如何快如何慢。
快:應該在學習上提高速度以應對公司發展的步伐。
慢:要有能夠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從而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前幾年可能還非常流行的木桶原理的短板理論,但快時代的當下我們又不得不改成長板原理甚至是超長版。
所以不用什么都跟風,把省下來的時間和金錢都用在打造自己的長板上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