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獸皮制衣為革,后引申為變。看卦畫,一件獸皮上衣。
"鼎"、"革"互為覆卦,一個是做飯,一個是制衣,講的就是國計民生。政權存在的意義就是為民生服務,政權興替莫不關民生,自古以鼎革喻指改朝換代。若歷史車輪的滾動既可能帶來社會的進步,但也可能呈現文明的倒退,“鼎革”不妨看作評價社會狀況的典型標準和特征。看一個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的進步程度,就看看大家吃什么和穿什么就好。禮即理,吃飯穿衣,就是禮最主要的體現。實事求是地觀察,足以了解個人的修養學識、性格品性,家庭的根基風氣、盛衰興廢,社會的自由民主、法制公平。通過吃飯和穿衣,即可了解社會禮制的真實狀況,從而為政治決策提供客觀真實的信息。
澤火革,澤下有火,干旱,莊稼枯了,性質改變為革。象曰:君子以治歷明時。古代樸素的天文學最初也是為農業生產而服務的。
少女居上,中女居下。內麗外悅,由麗而悅,小姐姐給小妹妹打扮的好漂亮,好高興;若小妹妹覺得不漂亮,那就不開心了。穿戴服飾就是禮,禮不是外在的僵化規范,而是發于內心之理。將心比心,凡事總是站在他人立場考慮,就不會太失禮,也不過太悖理。
【說明】
1、革卦,卦面講如何制衣,本質講的是移風易俗,變革之道。周易分析中最后要介紹的就是“變”。讀易、學易,就是在學這個“變”。遠在春秋之際,以變來析卦就已經非常盛行,后世漢儒、宋儒又增加了很多新的玩法。
2、最常用的變卦之法叫做“之”卦。卜筮的時候,除了選取本卦,還要選取變爻,這樣就可以根據變爻得到“之”卦。
3、以革卦為例,卜筮時若初爻到五爻都不變,上爻是變爻,本卦是澤火革,之卦則是由上爻陰變陽,成了天火同人,于是卜筮的結果就是革卦之同人卦。卜筮時若二爻是變爻,本卦還是澤火革,之卦則是二爻陰變陽,成了澤天夬,卜筮的結果就變成革卦之夬卦。
4、按照一般的說法,本卦講問卜之事本身的現狀,之卦代表未來的變化。但在具體的卜筮之中,用哪一個卦的卦辭或者用哪一個爻的爻辭作為問卜的結果,則充滿了中國人的狡黠。網上有一般規則,別當真。得意忘象,“變”才是易的精華,你以為擺弄擺弄幾個小木棍兒,就能破解天機,那不就是缺心眼嗎?
5、回到以革卦為例,假如某單位正在進行人事調整,上層領導準備引進信息管理系統,希望借助人事變革和信息管理變革,優化管理流程,精簡管理職能機構。而某人剛好就是有可能被精簡掉的機構中層領導,讓我幫他算算,結果是革卦之同人,只要看看他的年齡、用的是啥手機、閑聊中問問上網都會看啥、上級領導多大歲數、是否沾親帶故、找哪家公司引進的信息系統,再看看他的言談舉止、飲食穿著,基本上就摸清他的底數了。再根據革卦之同人,告訴他這事關鍵在跟對人(中國80%的中層最信服這句話)。實話實說,就算卜筮的結果是革卦之夬卦,我還是會告訴他這事關鍵是跟對人,因為夬為滿則溢之象,暫時的勝利會很快轉向失敗,暫時的失敗也不會持續很久,只要跟對人,凡事都有轉機。這就是江湖術士的那一套。
6、如果你真是易學愛好者,不問吉兇,就問因果。那咱們就可以本本分分地坐下來探討,以革卦之同人為例,凡變革之際,新陳代謝之時,企業、組織、國家莫不是通過革故鼎新來完成自身的蛻變。知道“姤夬”的道理,就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聚散原本正常,與其貪戀過往的權力、財富、情分,不如順應潮流,與時俱進,能合則合,不合則散,但好說好散,不要傷了情分和人心,“杯酒釋兵權”講的就是同人卦的道理,任何組織說到底都是人的集合,沒有人情的單位,很難有文化,沒有文化的單位,也就不可能辦的長久。處理不好同人,革卦之夬卦不就順理成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