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身份的焦慮》
作者: 阿蘭·德波頓
請允許我幫助你走出焦慮。
你的光芒太耀眼
從小到大,我的身邊都有一個圈子,最開始由跳皮筋相識的三五玩伴組成,后來勢頭見長,和我的身高一樣,不再滿足于衣柜里的套頭衫。
圈子里的玩伴順利迭代升級,因為興趣愛好上升為朋友,朋友又吸引來其它朋友,日子久了,小圈子越來越大,他們的優秀好像泛著光,讓我既渴望又害怕靠近。
阿德隨爸爸從俄羅斯旅行歸來那年,我未滿10歲,記憶中那時最大的歡喜都貢獻給了還珠格格。
恰逢周末,阿德邀請我們去家中做客,那個年紀我的確不知大場面該如何定義。可是,一只腳邁進阿德家,撲面而來的五彩繽紛愣是讓我折個跟頭。原來,家里可以布置成這個模樣?!我們幾個躡手躡腳地像是進入了一間管理森嚴的博物館,生怕把阿德家中的物件嚇壞。
整整兩個多小時的“參觀”,我大飽眼福。可是心里卻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似乎心里有顆小草急切的要破土而出,卻又渾身乏力。
那段時間,阿德真的泛著光。他的《我和爸爸的俄羅斯之行》獲得了學校作文比賽第一名,還要代表學校參加市里演講比賽。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故意躲著阿德,他的優秀足有讓我驚掉下巴的本事。
爸爸說,我要學會愛自己
要說最了解我的男人,非他莫屬。
那些天媽媽忙工作,爸爸負責照顧我的日常,包括療愈我的心理創傷。
我一股腦地倒出了心里流出的膿水,爸爸微笑著聽我手舞足蹈,卻絲毫沒有打斷我的意思。直到我將音量提到嗓子眼,說,為什么我們住的房子那么小?為什么我們不能去俄羅斯?
爸爸的表情沒有太大的變化,他示意我坐在他身邊。對我說:“孩子,你喜歡我們的小家嗎?喜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嗎?”我連連點頭,不假思索地說道:“當然喜歡啦!我最愛的就是爸爸媽媽啊!”
話說出口,我才意識到,原來大房子對我的吸引力遠沒有爸爸媽媽那么大。可我為什么會因為阿德家的大房子以及他的優秀而郁郁寡歡呢?
爸爸似乎看穿了我。他笑著說:“孩子,這個世界很大,優秀的人太多了,我們也許現在并不是做的最好的,不過,你要相信自己一直在努力呀!”我似懂非懂的看著面前這個男人,他又說:“你這學期成績從第十名進步到第三名,這難道不值得高興嗎?孩子,你真的很優秀!”
這時的我已經喜笑顏開了。我做著夸張的表情,夸贊爸爸的眼光獨到,一下子從阿德的光芒中逃了出來。我是我,我所擁有的也是我成長歷程中最寶貴的,我要學會熱愛這一切!
那天晚上我睡的又沉又香。
夢里,我的懷中抱著一本書,上面有爸爸的字跡: 我的女兒是最棒的,因為你一直在努力不放棄,要好好的愛自己。
謝謝你,爸爸。
《身份的焦慮》一書,告訴我們,身邊的圈子對我們的影響力和價值判斷的能力遠超于影視劇中的“與我無關”,治愈我們的自尊,有三種方法:有選擇的聽;區分行為和評價;堅信能力發展觀。行動起來吧!我們做好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