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大冰說的,那個野生作家,那個……我很羨慕的作家。
最近的生活特別忙碌,可是我不是上班族,我只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一個自認為長不大的學生。
總有人說,大學一共四年,前兩年用來浪,后兩年用來茫,對,就是“茫”。
大三了,你上的課是不是都是專業課了呢,你對你的專業了解嗎,你的課能幫助你找一個很好的工作嗎,而你的工作能滿足你去“浪跡天涯”嗎。
大三了,你要想要考研了嗎。你能考的上嗎,考不上怎么辦,考上了,又怎么辦呢。
現在,在我生活里有這四種人,他們都是已經從中北大學畢業的,我的學長學姐。
第一個,他是我的學長,也是朋友。我的很多資源都來源于他。他是個斜杠青年。在我的印象里,大學里,他結交了很多朋友,去過很多地方。畢業后,他選擇了留在北京,到今天,他已經在在北京漂了5個月了。我,曾特別羨慕這種自由的生活,想著,怎么才可以不顧一切,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著,人生就這么短,平淡安居是一輩子,自由漂泊也是一輩子,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要安穩的生活呢,這樣等自己老去的時候,豈不是連個回憶都沒有。
后來,我才理解,漂泊雖然自由,卻也承受著資金不足的痛苦。果然,這個世界還是物質的。他說,“正如致青春里說的,我們終將會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我慌了。
現在,他正在籌款,加入雷勵,我一直覺得他不后悔自己的選擇,也一直都佩服他。
第二個,依舊是學長,也是我的吉他師父。誰能想到一個工科男會把吉他玩的那么好呢。但是他玩的就是好。
我和師父認識時間不長,只有半年。卻足以成為朋友。
我的師父是個有故事的人,他從來不跟人說,是個男子漢。別問我怎么知道的,反正就是不經意間知道了。今年七月,他也離開了這個校園,帶著不太滿意的成績單。他本來可以很優秀的,只是因為這個故事改變了他。我必須要提他本可以很優秀,因為他自己不提,我為他遺憾。
因為他的故事,他的求職路并不順利,他也沒有考研,后來他拿起了吉他,在自己的家鄉開了吉他小店,這也蠻好,自己的工作是自己的興趣,多少人喜歡這樣的生活呢。
每次我覺得自己特別艱難的時候,想起師父,我會突然有了勇氣,因為他說,對,笑著對我說,還能比他糟糕嗎。
他用自己的事情激勵我,我才更感激他。
他現在時常也會給我發一些自己的譜子,和他錄的教學視頻,只是現在的我很忙,吉他放在那里好久了,師父說,別落下。我說,好!
第三個,是不太熟悉的學姐。我們之間的認識只限于知道彼此的名字。她和那兩個學長不一樣,她現在已經是高校研究生了。我并不了解她的故事。只是從別人口中知道她很優秀。從她的朋友圈里看得出,一個研究生的生活還不錯。以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第四個,是完完全全不認識的學姐,她已經從這個校園走出去有幾年了。她已經在工作了。她是簡書的推薦作者,是喜馬拉雅的認證主播,是某個報社的編輯。
和前三個人比,在我看來,她是在認真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吧。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我和她的聯系,是因為她寫的一篇文章,一篇很棒的文章,我想把她放在我的雜志上,于是我們在十幾億人群中有了交集吧。興趣這個東西,還真是挺神奇的。
你是想要自由漂泊,還是平淡安居呢?
你是想工作,還是想考研呢?
我不知道。
現在的我,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在雜志社,創行。小部分時間用來上課學習。剩下的一點點用來寫這篇文章思考。
以前,我不喜歡自己的朋友圈很大。后來,隨著自己身份的變化,身上的標簽越來越多,我的領域也從QQ,到微信,到微博,都淪陷了,我不敢發表自己的心情,我不想被別人看到自己有多脆弱。
現在,QQ,微信,微博,也都用來工作了。我反而更想開了,能寫出來的,就說明,是自己想明白的。
現在的我,有時候感覺沒什么顧慮了。
但有時候,又覺得有很多事情。
我前些天在一個公眾號下留言,說“最好的友誼是平時不怎么聯系,突然有一天你冒出來說,沒事,就聊會天兒,然后我們之間沒有陌生感。”
今天早上,我看到趙給我留言,說我們已經走過九個年頭了,一定要好好的。
我才突然清醒,他們的消息冒出來的時候,都被我的工作消息埋沒了。
那些冒出來的消息,有些來自朋友,有些來自家人。更多時候,我好像……盯著屏幕發呆,然后關掉消息,沒有回復。
也不是悲觀,只是,老朋友不知道我現在的處境,不知道怎么去回復。
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
多美好的生活,可是,隨著你的成長,你在這個社會里立足,你怎么能做到,不顧自己的家人朋友,拋掉自己身上的責任,去浪跡天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