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到底喝不喝酒?

《西游記》全書一百回,共描寫喝酒場面103次,平均一回喝酒一次。

其中,涉及唐僧師徒的喝酒場面,就有36次。

這36次喝酒,包括孫悟空本人的8次喝酒,即他從出生到被壓到五行山下之間的時間段里,和手下猴精、牛魔王等狐朋狗友的喝酒應酬;

這36次喝酒,還包括從第14回唐僧收孫悟空為徒弟起,到第100回全書結束,唐僧師徒四人共有28次喝酒,計有酬謝15次、奉勞4次、餞行3次、以酒用計3次,聯誼、慶功、結義各1次。

奇哉怪也的是,在喝后面這28次酒時,唐僧幾乎在每一個場合,都還在屢屢重申“酒是僧家第一戒”!

這,就不大像出家人了吧?

當然,在喝酒這一重大問題上,唐僧師徒四人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唐僧是自稱的“胎里素”,那仨則是都有過喝酒前科的。

想當年,要不是喝了點小酒,我老孫能夠大鬧天宮,把天宮砸個稀巴爛?要不是喝了點小酒,我老豬能夠乍著膽子,乘興去到月宮調戲嫦娥,犯下作風錯誤?要不是喝了點小酒,我老沙估計也不至于失手打破了那個要命的玻璃盞。

可見,這仨個二貨,在他們在當唐僧徒弟之前,都是開懷暢飲的角色,不帶戒酒這些個破講究的。

所以,即使這仨加入取經隊伍,成為唐僧徒弟,我個人認為,他們仍然有喝酒的資格。畢竟,端杯容易放杯難嘛;畢竟,這仨皈依佛門,老實說并非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擺脫自身不利現狀、為將來謀一出身的功利目的。所以,偶爾喝點酒、破點戒算什么?

但是,唐僧就不應該喝酒了。

因為,他是有信仰的人。

所謂信仰,是指唐僧出于對于佛教的信奉和尊敬,已將其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而作為一個有信仰的人,他必須遵守佛教所有的清規戒律。

酒戒,正是佛教的“五戒”之一,還是“僧家第一戒”。其余四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佛教的酒戒,源自印度的佛教典籍。早期的佛教教義認為,喝酒會給修行者的身心造成種種傷害,不利于靜修和禪定。事實上,不但出家的僧尼要遵守酒戒,而且在家的居士也就是佛教信徒,也應該遵守酒戒。

可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唐僧喝酒了!

唐僧喝酒了!

唐僧喝酒了!

唐僧至少喝過3次酒。


唐僧第一次喝酒,在第12回:

唐太宗李世民為踏上取經之路的唐僧餞行,端來了一杯酒。唐僧沒有辦法,只好接了過來,但他還是掙扎了一下下:“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p>

李世民堅持要他喝,說:“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p>

并且,他還很不講衛生地從地下捻起一撮塵土彈入酒中,告誡唐僧要“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這樣濃重的感情壓力之下,唐僧只好喝了這一杯。

從此,李世民就害了純潔的唐僧小孩紙。

說起來,李世民一輩子干過的壞事還真不老少,什么殺兄屠弟、強占弟媳、囚禁父親啥啥的,以上這件,算是他干的另一件壞事。

這件事的壞,并不在于他逼唐僧喝了一杯酒,而在于他給一直在內心壓抑酒癮的唐僧找到了一個喝酒的理由:素酒。

其實,在內心里,唐僧一直是喜歡喝酒的。只是在找到“素酒”這個喝酒理由之前,他自己不知道而已。知道了以后,他就一直用這個理由來安慰自己,開喝了。

這不是誣陷他,我有證據。

證據在第82回。這一回里,唐僧在和陷空山無底洞老鼠精一起喝酒時,對于妖精遞過來的酒,孫悟空在旁邊看著:“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那師父沒奈何吃了?!?/p>

此時,唐僧與孫悟空兩人,做師徒的時間已久,朝夕相處之下,彼此之間已是知根知底,沒有什么秘密可言。孫悟空既然知道唐僧“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可見,在取經路上的平日里,在孫悟空的陪伴和目睹之下,唐僧并不總是饑一頓飽一頓地吃白飯,恐怕,也沒少喝葡萄酒。

此時此地,唐僧喝下妖精遞來的酒,給自己的心理安慰,給自己的牽強理由,就是這一杯酒,和當初李世民遞來的那一杯酒是一樣的,也是素酒。

那么,什么叫“素酒”?什么又是與之對應的“犖酒”?

我們知道,佛家茹素,忌犖腥。

佛家所忌的“犖”,是指具有惡臭味的蔬類,例如大蒜、蔥、韭菜、小蒜等;佛家所忌的“腥”,才是指肉食。

好,問題來了,有誰喝過大蒜、蔥、韭菜、小蒜等蔬菜釀出來的犖酒?

其實,據專家們考證,這種給唐僧帶來心理安慰的所謂“素酒”,并非由大蒜、蔥、韭菜、小蒜等蔬菜釀出?!盃尉啤薄八鼐啤钡木唧w區分,有以下兩種:

一、以糧食為原料釀制的酒,為葷酒,以野生果實為原料釀制的酒,為素酒。

二、粗釀而成的,為素酒,經過過濾和蒸餾而得到的酒,為犖酒。

《西游記》雖然寫于明朝,但其故事背景是在唐朝,而唐朝還沒有蒸餾釀酒的工藝,所以第二種說法我們只能表示呵呵。

第一種說法,其實也不大靠得住。

原因之一是《西游記》第88回,有一段原文“有幾瓶香糯素酒,斟出來,賽過瓊漿;獻幾番陽羨仙茶,捧到手,香欺丹桂”?!跋闩此鼐啤保@然是糯米釀制的酒,而糯米就是糧食,但此處仍然被稱為“素酒”。可見,糧食為原料釀制的酒就是犖酒,此說不大靠譜。

原因之二則源于我個人的私房喝酒體驗。以本人資深酒徒的經驗,美酒入口的倉促之間,要準確判斷出其釀制原料,并決定喝與不喝,這個能力要很強,這個毅力要更強。說自己能完全做到的,都是騙紙。唐僧也是一個大騙紙。

個人看來,唐僧所謂素酒,就是指低度酒,而犖酒,就是指高度酒。

在這樣的認知下,唐僧在取經路上,每一回喝的都是素酒,或者說,他暗示自己,每一回喝的都是素酒。

唐僧第二次喝酒,在第54回的女兒國:

女王卻又笑吟吟,偎著長老的香腮道:“御弟哥哥,你吃葷吃素?”三藏道:“貧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須得幾杯素酒,與我二徒弟吃些?!边@里,唐僧親口承認,自己未曾戒酒,并且在隨后的酒席上喝了酒。

唐僧第三次喝酒,則是在前面提及的第82回陷空山無底洞。

可見,自從被李世民“素酒”的理由打動以后,取經路上的唐僧,一直未再戒酒,反而和葡萄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時不時搞上兩杯。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唐僧拒絕喝酒的記錄。比如第19回在高老莊,第29回在寶象國,第48回在陳家莊,第62回在祭賽國,第69回在朱紫國,第70回在比丘國,第84回在滅法國,共有7次,他都以酒戒為由拒絕了喝酒。


為什么?唐僧做人為什么這么分裂?一會兒喝酒一會兒不喝酒?

原來,他喝酒是有原則的。而且,這個原則,并不是以犖酒素酒為原則。而是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唐僧喝酒分場合:公開不喝私下喝。他第一次喝酒,是李世民為他餞行,喝酒的只有他和李世民兩個人,雖然旁邊李世民的隨從肯定不少,但基本可以當他們是空氣,所以他喝了;他第三次喝酒,是在無底洞中和老鼠精兩個人喝,更可以喝了。但以上7次他拒絕喝酒,都是在公開場合。唐僧的顧慮是對的,作為一個僧人,在公開場合縱酒歡飲,有損個人及佛教形象。

但是他和女兒國的女王喝酒,卻是在公開場合喝的,怎么解釋?這就涉及到他喝酒的第二個原則了。

這第二個原則是,唐僧喝酒分對象:大官喝,美女喝,其余不喝。李世民是大官,所以喝了;女兒國國王,既是大官又是美女,所以喝了;老鼠精是美女,所以喝了。

一言以概之,唐僧是喝酒的,只是有他自己的原則而已。

世上萬事,難在把握一個“度”字,尤其是在喝酒這個事上。喝酒貪杯者,比比皆是。

從這個角度看,唐僧雖然未曾嚴持酒戒,但他喝酒有原則,不貪杯,能夠把握度,不因喝酒誤事,不因喝酒損及個人及佛教形象,非常難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勞動力的城市集中型以及交通發展的潛力。 當前經濟的發展導致勞動力向大城市靠攏,大城市優厚的待遇和福利讓越來越多的年...
    莫云空閱讀 145評論 0 0
  • 有人送了父親一包茶,昨日閑來無事我便泡來飲,里面有紅棗,桂圓,枸杞還納入了干玫瑰和幾味中藥,味淡而偏澀。 ...
    楠風Dawn閱讀 667評論 0 3
  • kidII閱讀 21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