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據說這句話一經出現就被擊中了許多人迷茫的內心,被奉為座右銘。我想之所以這句話能夠成為流傳最為廣泛的心靈雞湯,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眼前的茍且已經完全掌控了我們的生活,想要擺脫也只能寄望于虛無縹緲的“詩和遠方”(另一種茍且?)了。想想我們的生活,凡是在職場上打拼過一段時間的,有誰不是被一件件的事情所驅趕,被各種各樣的情緒所裹挾,每天在生活的洪流里翻滾折騰,直到精疲力竭才感嘆韶華無情青春易逝,自己已經過了愛做夢的年齡,更為要命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清醒的意識到精力有限,自己不是超人,不得不在現實面前低頭,繼續在現實面前隨波逐流,被事情所驅趕,被情緒所裹挾……
然而,最近讀的一本書卻讓我看到了大多數人應對這種“茍且”生活時的一種誤區。想來時間不夠用、生活不自主、精力有限、每天忙碌卻沒有什么成果是常見的感嘆,然而這本書告訴我成就高效率的人生每天只需要2個小時就足夠了,只要我們在對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人生就能足夠精彩。按理說市面上教人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書不少,比如說教人嚴格規劃時間如何把效率當成一種習慣等等,然而在這本書中卻有一些不同的論調:首先它承認人的精力總歸是有限的,每天擰緊發條的人生只能給自己帶來諸多麻煩,我們完全不必要讓自己如此精疲力竭;其次它認為人類的大腦天生就無法保持關注,分心更是人之常情,越是提醒自己不去分心效果可能越糟;再次,它認為情緒對人的影響是確實存在的情況,即便是再擅長于情緒調節的人也會有被情緒主宰的時候,與其視情緒為敵,不若聰明的利用自己的情緒,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在對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呢?這本書的作者注意到人們往往會被各種隨機而來的事情干擾到自己的計劃,當一再被各種任務驅趕時總會過了很久才意識到最該做的事情總是還沒有做。其實應對這種情況只需要我們敏銳地意識到我們的“覺察點”——常常在一件任務完成想要進行下一件任務或者正在進行的任務被打斷時。倘若這個覺察點到來,我們首先不要被直覺所左右直接開始新的任務,而是花上短短五分鐘時間考慮一下今天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你現在的情況又是如何,然后做出適時調整,在很大情況下可能會扭轉這種被任務所驅趕的情況。書中指出這樣的覺察點在我們一天中可能多達十幾個,如果我們提前為這些覺察點的到來做些計劃,當它們到來時能夠適時的提醒自己當前最需要考慮的事情是什么,而適時做出調整,就會很好的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面臨的各種狼狽情況。用一句我們都熟悉的俗語就是“不要只顧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另外這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一定要對自己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任務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盡量把自己狀態最好的時間留給這一最重要的任務,在此之前最好不要做那些容易讓自己感到疲憊或者容易影響到自己情緒的事情,而感到疲憊時可以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利用這段時間整理一下自己的書桌(房間)來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當我們的思想走神時,完全不必為自己的不專心感到憤怒,甚至可以放任自己的思想時常開開“小差”,只要這種走神處于一種可控的范圍內,因為作者認為這種走神可能會帶來某些創造性的想法,經過適當的訓練,這種走神甚至能夠成為提高我們工作效率的一種方法,比如說常常被人提到的“正念解壓法”。
綜上所述,我最近讀的這本書是一本不同于尋常觀點的有關于“精力管理”的書,它提到了一些許多不同于往常的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使我們達到時間自主、生活自主的理想狀態。我在前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尚未完全反映出這本書的全貌,這在這里鄭重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大家如果有興趣,不妨認真的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