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評《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寫作如同種莊稼有其四時規律》

俊峰友,很開心,這次能夠繼續相互點評,相互見證彼此的成長。坦白說,每次看到你的文章,我都有些小興奮——一篇好的作品總是這樣,能夠激起我內心想要探索的欲望,點評也成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挑戰。

這篇文章標題名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寫作如同種莊稼有其四時規律》,一看可知是篇有內容的文章。那么,作者撰寫的目的何在?使命是什么?帶著好奇我繼續往下看。

文章一開篇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寫作?這是007不寫就出局的創始人覃杰老師的提問,立即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自己為什么要寫作?

第二段帶入了一個故事,巧的很,這個劇恰巧我看過,叫做《少年派》,由趙今麥主演的林妙妙精靈古怪,聰明異常,因迷上做直播而差點荒廢了學業,在由張嘉譯扮演的爸爸的一番精彩引領下,終于明白為什么要讀書。顯然,這番觀點也影響到了作者,讓他深刻感覺到自己知識的匱乏,也更加堅定了持續寫作的決心。文章寫到這里已經交代清楚了撰寫的目的,一是回望自己寫作的成長道路,二是展望寫作的成長方向。

接著作者開始細致地梳理自己的寫作成長之路,這是此篇文章的第一大部分。

表面上看,此次持續寫作是從去年五月份開始,原因來自于疫情的封閉壓抑,來自于需要傾訴的內在自我。但是當作者以上帝視角細細梳理下來,追溯自己的寫作成長之路,慢慢探索到了初中、高中、大學、入職、疫情、徹底的喚醒幾個階段,從源頭到蓄勢萌芽及最后的勃發,譬如破開時光隧道,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縱面,看到了一顆喜歡寫作的種子,從泥土里破土而出的艱難過程。

顯然,作者對文字的熱愛源于很早的啟蒙階段,初中時候物質匱乏,受到一包方便面的影響,他寫下了飽含溫情的《一包方便面》。因為里面涵蓋著父母深沉的愛,涵蓋著他發自內心的激動和感恩,所以這篇文章銘記至今。此處的關鍵點是來自父母的愛和作者的感恩。

高中是有趣的攀比階段,因為一名早慧的同學受到老師的看重,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和努力,一遍遍地澆灌著寫作的種子,也為后面的蓄勢待發植入了能量。此處是作者求學期間無意識的自省引發了積極向上的努力。

大學時代,一位老校友的愛心之舉讓作者留下了滿滿的感動,他用“五保虎”的筆名寫了篇《請客》,用別樣的方式抒發了自己對老人的感激之情。此處的關鍵點是來自社會的愛和作者的感恩。

職場的體悟這一段,講述作者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和文字打交道,這當然是源自于其本自具足的自信和能力,到此,文字已經用一種非常親密的方式介入了作者的生活,他用之寫各種總結報告,激勵自己加倍努力持續付出,在海軍系統內刊發表了一篇從心而發的《我愛我崗》,揮灑著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努力和體悟。這是作者職場期間有意識自省引發努力的第一階段。

去年的疫情對所有人都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就我所認識的多位才識俱佳的作者,都是因為受疫情的影響,或想有個內心傾訴的出口,或想找個揮灑情懷的平臺,甚至有的想著開辟職場之外的第二戰場……互聯網的寫作市場因此更加繁榮熱鬧。作者在這個憂慮著生命焦慮著未來的大背景下,體悟著生活的種種不易,內心卻越發沉靜,終于想到了既往的點滴,想到了未來的成長之路,寫作的種子在這一刻被徹底喚醒了,他止不住內心的狂熱,在5月12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提筆開啟記錄自己的生活。這是作者職場期間有意識自省引發努力的第二階段。

之后,作者對于寫作的熱情一發不可收,并于8月27日加入了007不寫就出局成長社群,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寫了141篇17萬字的文章,67篇5萬字的點評,沉甸甸的數據讓人驚喜,更讓他感知到了內心的沉靜、厚重與富足。到這里,完成了作者職場期間有意識自省引發努力的第三階段。

至此,我們便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在求學和入職期間寫作之路的成長脈絡,在一個個看起來并不相關的事件背后,是有著底層邏輯在推動他一步步前行的:一方面是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愛及激勵;另一方面更重要,是來自作者不斷求索的自省和努力。看到這里,我由衷地佩服作者,忽然想到一句話:“順風不浪,逆風不慫”,借以送給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默默守住自我的作者。

第二大部分,作者主要梳理了寫作的意義,是真實人生體悟的梳理,是時時靈光一閃的沉淀,是隨時隨地傾聽的長者,是思想嚴謹表達的升華,是真實自我綻放的印記。此處,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中的五行之特色,揉入自己的理解,產生了非常精辟的解讀:木之蓬勃代表生發的希望,火之自由代表著去偽存真,水之不爭代表著無欲則剛,土之厚德代表著運化傳承,金之燦爛代表著永恒之光。一篇優美又具有普世價值的文章,無不蘊含著其中的某一或某幾個特色。

作者飽滿的情感也在此時重重落下,7天1篇寫7年,寫完7年去南極。他是做足了功課,準備好了行囊,義無反顧地去向七年后的目的地——那里,是否看到可愛的企鵝搖搖擺擺地走過來,或者遭遇到南極的漫天風雪,或者遇到另一個更加從容沉靜睿智的自己……不知道,向前走就對了。因為,成長路上,這是一條正確且值得付出的路。所以,作者發出了自己的邀請,希望更多人參與這個共同成長的隊伍,希望和更多人抱團成長,一起走得更遠。

整篇文章結構嚴謹,邏輯自洽,對于心路的觀照層層推進,較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寫作成長過程以及寫作的意義,看后讓人獲益匪淺。但其中也存在若干問題,這里提出和戰友商榷探討:最大的問題是第一大部分與第二大部分之間缺乏合理自然的銜接,導致情境的轉換太突兀;另外,有些長句可以適當縮短,表達會更加精準到位,也會進一步加強文章的悅讀感。

感謝戰友,讓我看到了這樣一段特殊的寫作成長之路,可以說,這也是作者的心路成長之旅。他用細膩的文字,敏感的覺察,一層層剝開成長的過程,觸摸到了自己那顆喜歡文字而堅韌的心,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未來的成長方向。向你致敬,受到你的啟發,看完后我一直在想,自己是否也要復盤一下這些年的寫作成長之路呢?

以上便是我讀這篇文章的一點淺見,如有點評不到之處還請海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