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侄子皮膚黝黑、嗓門洪亮,7歲時被少年宮老師看中,成了蘇州市少年合唱團的成員。大哥是每天朝九晚五的銀行職員,大嫂是大學的教務人員,兩人都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人送他去排練,就跟小朋友商量:我們不去合唱團了吧?他們心里想的是,家里上溯三代,都不曾出過一個音樂人才,就算在這孩子身上投入再多,他也不可能在歌唱藝術上有所成就。可是,小朋友說什么也要去合唱團,于是,先生的侄子早早地在脖子上掛了一把鑰匙和乘車卡,獨自一個人來往于學校、少年宮和家。
小朋友變聲以后果然如他爸爸媽媽所預料的那樣,沒有在歌唱上表現出得天獨厚的才華,他退出了合唱團。可是,離開合唱團后,他并沒有遠離音樂,而是用欣賞古典音樂的方式告訴我們,他在那幾年合唱團的訓練中獲得了什么。
一遇見他,他就在聆聽音樂,次數多了,他的嬸嬸、我終于不恥下問:假如我也開始學習聽古典音樂,從哪里開始?他偏過頭盯視我片刻,大概是在判斷我可否被教化成一個愛樂者。俄頃,告訴我先從柴可夫斯基開始吧。而我,也沒有讓小朋友錯看,從柴可夫斯基開始,陷入到古典音樂那深不可測、變化無窮又美妙無比的世界里,那一年,是2005年。
打那以后,我開始收藏古典音樂的唱片,卻不敢去音樂廳現場聆聽音樂會,原因嘛,今天回望實在可笑:唱片,買回家就永遠在我的唱片匣子里了;一場音樂會聽完,如果無所收獲,就太浪費了,而上海一張音樂會門票,都價格不菲。
將我引入古典音樂堂奧的侄子,再一次把我帶進了上海大劇院。
2009年2月,著名指揮家海丁克率領118歲的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到上海大劇院演出馬勒第六交響曲,彼時,已經在華南理工大學讀大學的侄子估算,那個時間他還在蘇州過寒假,就早早地請求他的叔叔我的先生想法替他買一張票,對,那個時候網絡購票還沒有甚囂塵上。我先生索性順手送了我一份生日禮物,讓我陪著侄子一起去聽音樂會。可是,拿到音樂會門票后,我心里直打鼓:還沉迷在以優美旋律見長的俄羅斯音樂里,我能聽得懂馬勒嗎?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余的,貫穿于馬勒全部音樂作品中的憂傷情緒,非常迅疾地俘獲了我,聽完音樂會后不久,我就收藏了著名指揮家倫納德·伯恩斯坦和喬治·索爾蒂版本的全本馬勒交響曲,一遍遍地聆聽,尤其是馬勒第九交響曲第一樂章那徘徊于生死線的憂郁和圣潔,多少次緩釋了我因職業或生活的磕絆帶來的煩惱,為了感謝馬勒?反正,又去買了一張西蒙·拉特爾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錄制的馬勒第九交響曲,認真聽完了以后開始將聽樂心得寫成文章,貼到我的新浪博客。
我的博客主要由三部分內容構成:讀后感、影評和聽樂心得。三種類型中,相對有自信的,是讀后感和影評,畢竟受過專業訓練嘛。讓我驚訝的是,專業圖書編輯最先看中的,竟然是其中的聽樂心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的宋舒白老師要將我的這部分文章結集成書,我應該拒絕的,因為我知道,這部分文章除了感情真摯外,硬傷、軟肋都不少,可是,有一本封面上署著我名字的書,是我少女時就開始生長在心里的夢想,只是,歲月流變,在生活場,理想成了輸家。現在,宋老師說可以出版我的聽樂心得,我怎么會有勇氣說不?看見自己一篇篇“散裝”的文章有了書的模樣,得意起來,錢文忠先生在這本《怎樣聽一首名曲》的序言里以我為例,說一個不會樂器的人也能成為一個很好的愛樂者,我竟然欣然認同了。
《怎樣聽一首名曲》初版于2015年5月,又過去了2年,這2年里,我不停歇地收藏唱片去現場聽音樂會,自我感覺領悟古典音樂的能力在不斷進步,一個標志是,我已經不敢輕言不會樂器也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愛樂者了。這種進步,來自這兩年里我花了大量時間去聆聽貝多芬的全套鋼琴奏鳴曲,除了收藏了巴倫博伊姆、施納貝爾、吉列爾斯、肯普夫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唱片外,還兩度走進上海交響樂團現場感受貝圣譜寫在鋼琴奏鳴曲心路歷程:格哈德·奧皮茨和魯道夫·布赫賓德。鋼琴家們彈奏同一首作品的差異,我聽到了,可是,他們的處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特別是我仔細閱讀了上海音樂學院楊燕迪教授關于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長文后,更加感到遺憾,因為我不會鋼琴,我就沒法體會到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特別是他的晚期鋼琴奏鳴曲里妙到毫厘的的精彩的精神世界。
盡管如此,古典音樂還是給了我莫大的慰藉。人在滾滾紅塵里艱難跋涉,難免有難以釋懷的瞬間。一個人向隅而泣的時候,于我,是古典音樂讓我在異常困頓的時候也沒有看不到星空。
而將我引入古典音樂世界的侄子,這些年一個人在異國他鄉求學,要克服語言障礙,要賺取生活費,還要保證順利完成學業,壓力之大,不言而喻。真是叫人筋疲力盡的求學路啊,可我總能看見他北京、東京、柏林、萊比錫、米蘭地去追世界一流樂團的一流音樂會。家人當然有微詞:一個學生哪來的時間和金錢去追逐奢華的音樂會?但我能理解:古典音樂是他消除萬般煩惱和無奈的萬能解藥。
也許是古典音樂,也許是話劇、也許是電影、也許是哲學、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文學,都可以成為我們解脫心靈枷鎖的秘鑰。相對而言,音樂是一種不需要翻譯的語言,年輕的爸爸媽媽將孩子送去學習樂器時,如果能把培養孩子的欣賞能力擺放在考級之前,我的聽樂之旅告訴我,那將真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