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兩天去學校圖書館借書,拿了一本老書出來的時候,管理員又很郁悶的瞪著我,我知道又出了點小問題,不對,是圖書館又出現了一些小問題。
? ? ? 咋回事?已經不是頭一回啦。記得那一次我借了一套四張的魏碑字帖,原大,清晰,像畫片一樣裝在紙套中。結果借的時候出了點小問題-有幾張帖沒蓋章,于是拿回重新戳章。這當然給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增加了負擔,可是想一想我也還是有點小傲嬌的,為啥呢?因為只有我看樣子只有我才記得這個東西吧,咱這就是獨一份兒了。
? ? ? 于是久而久之,漸漸的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說,當然不是所有的時候。往往我去借書的時候,我借的就是一些生僻一點的一些老書吧,他們往往逃過圖書整理人員的手眼,那是罕見的事,每次都很湊巧被我給借出來了,時也,命也,運也,我也很郁悶呀。
? ? ? 書歸正傳,那這一次又是怎么回事呢?她很郁悶的看著我說,對不起這本書不是圖書館的,當然這已經是略帶一點搞笑的意味,通過借書,她與我早已熟稔。透過她的眼睛,漂亮的女士鑲邊的鍍金眼鏡里邊射出的冷冷的光,我知道她的意思是在抱怨的。這本書是沒有編號的,我接下來很想對她說一句,那這本書不是歸我了?當然這本肯定也就被收回了。
? ? ? 在這種事情多了之后,有的時候卻也享受有這樣一種感覺,甘之如飴。當然現在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現在我們到圖書館借書和還書,尤其是借書的時候,往往是自己抱著一大摞,自己去自助機器上“?!钡貟咭幌?,完事大吉。那么這個時候也就缺少了和一個活生生的有溫度的人的交流,不管這個交流的經驗是好是壞,對方是同性或異性。
? ? ? 這是否也意味著溫情脈脈的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被人和機器之間的冷冰冰的互動所代替了,這是好的嗎?不,我機器人,不甚贊同。
? ? ? 我記得在文學史上,尤其在文學批評界,阿多諾等人是非常討厭于書的這種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一種歸宿,不管它的產生是如何,他們總是覺得商業的社會廣告的宣傳,媒體的喧囂,讓這些古老的傳統丟失了神圣的意味兒。而對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覺得這樣呢,所以希望圖書館的趣事多發生一點,那么不僅僅是圖書館,擴大而言之,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我們也希望在生活中遇見一點這樣的,其實哪怕是人與人之間的小抱怨和小摩擦,我相信這會是我們老了之后回想起當時嘴角上揚,真真正正的感覺到的一種小確幸。
? ? ? 是啊,人間不值得,人間不完美,人間何時何地都難得有小團圓,但不管怎么樣,我們還是希望月正中秋時節,有風滿襟袖,小橋上,有人約黃昏后,月光如水,照在我的身上,冒犯了當時的一種庸俗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有詩意的生活,所以我在此喁喁自語道,圖書館的趣事,圖書館的相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