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訊酒,是一種文化,尤其是酒桌文化,在中國已有千年,由此,酒也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眼花繚亂的眾多酒類中,果酒是世界通暢型產品,在世界飲酒中占15%-20%比例,而在中國果酒只占飲料酒的1%不到。我國果酒的人均年消費量為0.2-0.3升,而世界人均年消費量為6升,彼此之間相差甚遠,但同時說明我國果酒市場有潛力可挖。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加強,果酒正以其低酒度、高營養、好口感的特點而越來越被眾多消費者認同和接受。在浙江金華,有一位釀酒已有40余年的老師傅敏銳地察覺到果酒的巨大市場空間,他開始了新一輪釀酒之路。日前,投融界記者采訪了浙江水果蒸餾白酒廠負責人王興業。
40年釀造經驗,結合市場開發水果酒
王興業出生在“水晶之鄉”金華浦江,干了一輩子的釀酒,已有40年的釀造經驗,主要以白酒為主,并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據其介紹,在早些年,曾利用流轉土地開辦了酒廠,在當地有一定的規模,銷售額近40萬元。但無奈土地被收回,目前規模相對縮小,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現急需拿到土地,重新辦廠,進行規模化生產釀造。
相較于以往專釀白酒,這一次,王興業試圖結合各類水果,釀造出特色水果蒸餾白酒。他告訴記者:“現在水果酒在國內市場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從2006年開始,浦江就開展了萬畝葡萄高效生態標準化基地建設,是全國有名的‘葡萄種植基地’。2008年以來,特色優勢水果栽培示范基地、特色優勢水果產業提升等一系列項目工程建設相繼實施,各種水果豐富,口感好,十分有利于我們釀造水果酒。現在我已經釀制了葡萄、獼猴桃、蘋果、水蜜桃、草莓等七種水果酒,其中大部分水果酒可以美容養顏,現在已經對外銷售。”
苦蕎為原料,提升水果酒保健價值
關于水果酒的工藝流程,王興業向記者介紹:“我們一般是蕎麥—浸泡—蒸糧—悶糧—攤涼—下曲—糖化—入缸—蒸餾,釀酒周期在一個月左右。”在記者提出如何處理釀酒后的酒糟的疑問時,他表示,在過去酒糟被酒廠當作廢物,到處堆積,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隨著國家對環境越來越重視,為了響應環保政策,目前酒糟都用作牛羊的飼料,一方面提高了酒糟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改善了一方環境。
釀造水果酒其實也有5、6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對祖傳釀酒工藝進行多次改進,不斷完善口感,使之受到市場認可。除了水果,最重要的原料還是苦蕎麥,據王興業介紹,苦蕎麥較高粱而言,更養生。他表示:“苦蕎麥的苦蕎黃酮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病人都有輔助治療作用。經常適量飲苦蕎酒可預防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風濕病等。也正因為這樣,苦蕎酒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棒和喜愛。我們的苦蕎麥主要是來自于云南貴州等高海拔地區,無污染更天然。”
由于暫時還沒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渠道,但一年一兩噸的水果酒也基本銷售完畢。如果想要批量銷售,進入商場、酒店等,還需要不斷地優化,提升酒廠經營正規化,完善產品包裝,提高附加值,而這些都離不開資金,王興業表示這次融資是500萬元。他也坦言:“目前,我們沒有土地辦廠就無法進行規模化釀造,沒有成立正式的公司,這對于我們的融資來說是硬傷,在這方面,我也正在積極地和當地政府協商,希望能早日獲得審批。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釀酒技術是專業的,并且我們的果酒也得到了客戶的認可,都贊其口感極佳。如果有感興趣的投資人,也可以進行實地考察,品嘗自釀的果酒,相信不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