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39度的傍晚,知了在此起彼伏的協奏,兩個孩子在開著空調的臥室里開心地尖叫著蹦床,較小的男孩光著膀子沒穿上衣。爺爺端過來一盤去皮切塊的西瓜,孩子們直接盤床而坐,大口吃了起來,西瓜汁、西瓜籽順著孩子們的胳膊、肚皮流到床上……
奶奶推門進來,一看到床上的西瓜汁和西瓜籽,火急火燎地直奔大床,伸出手掌,大聲呼道:“下來!快下來!西瓜都吃到床上去了,瞧滿床的西瓜籽,到處都是的西瓜汁……快下來!再不下來,我打屁股了啊……你爺爺也真是得,竟然讓你們在床上吃西瓜……”。奶奶找來抹布,開始擦床上的果汁……奶奶氣得滿臉通紅,急脾氣上來了,一邊擦一邊加大了分貝,叫著:“快下去,再不下去,我要揍人啦……”
孩子們沒有理會,繼續吃瓜并蹦到床的里面角落。
媽媽隨聲進屋,看著興高采烈地孩子們,走到較小的男孩身旁,伸手將孩子抱在懷里,輕輕地溫柔地說:“寶寶蹦床蹦地真高??!你好棒啊!你的肚皮上都是西瓜汁,涼不涼?媽媽給你擦擦,好不好?” 全然沒有理會臟亂的床。
“好!”孩子奶聲奶氣的答應到。
“嗯,寶寶的肚皮擦干凈了,我們和姐姐一起來撿床上的黑豆豆,這樣我們睡覺的床也就干凈了,好不好?”
“好!”
孩子們馬上蹲下并開始撿床上的西瓜籽,這衍生成了另一個考驗孩子耐心的好游戲,也沒再在床上吃西瓜。
前后場景的強烈對比,讓我印象深刻?
如此溫柔的媽媽是我那急脾氣的同事嗎?這個反差也太大了,要知道她可是個典型的急脾氣呀,就剛剛在避風塘吃飯,因晚高峰期等位,服務員沒有立刻給她菜單而發飆投訴;工作中,常因不能在她自己期望時間內收到回復,就急躁地反復催促……
可此刻的她,卻讓我見證了急脾氣和溫柔并不沖突,可以在一個人身上共存。
反觀自己,我可以在工作中很有耐心的培訓新同事或解決問題,反反復復,怎么折騰都行,由此被同事們冠以“溫柔耐心的好老師”的稱號。
而在家里的我卻完全像另一個人,就如上面場景中的奶奶,只要看到被先生說成“很有生活氣息”的各種臟亂,就會著急上火。很忙時不能自己收拾,先生答應幫忙收拾,如果他不立即行動,我就會馬上放下自己手上的活,自己開始收拾,并且收拾的時候,滿懷怨氣,很不開心。對于孩子,也一樣,他的問題我解釋了一遍、兩遍、三遍后,如果還不懂,我的聲音會逐漸加大,直到孩子抵觸,不愿意繼續,往往會不歡而散,先生曾要求:“你對待家人可以像對待工作那么溫柔嗎?你的急脾氣可以收收嗎?”
這種情況同樣也存在在李笑來老師的父親身上,記得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里提到過:“父親把所有的耐心都給了他的學生……”
一直認為自己是個不稱職的媽媽,急脾氣,對孩子兇,與孩子關系疏遠。就像上面場景中的那位奶奶,著急迫切地、不由自主地提高分貝以期望得到孩子們的積極配合,甚至不惜以威脅要揍他們的方式,但卻完全事與愿違。于是只能自己收拾,一邊生氣埋怨,一邊低頭自個兒收拾……
知道這樣不好,于是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再反思、再總結,但總是不見成效。為什么會這樣呢?急脾氣能調整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笑著搖搖頭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似乎是一個眾人皆知且容易接受的好理由,然后,然后在大家無聲點頭表示默認的那一剎那,就心安理得的沒有然后了……
可我希望擁有那溫柔的美好,也想要那樣溫柔地對待我的孩子,讓我的孩子享有這份美好,伴他們快樂成長,我要改變,改變這急脾氣的習性。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基本解釋:
溫柔,指的是溫和柔順。多指女性。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性情溫和體貼。
上面場景中媽媽溫和柔順的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和孩子共情,是一種自然地流露,藏不住也裝不出、所有美麗的言詞也替代不了的感覺。如《管子·弟子職》所言:
“見善從之,聞義則服,溫柔孝悌,毋驕恃力。”?
如此培養的孩子,長大后必定會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和社會建立很好的聯系。
脾氣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基本解釋為:
1.脾臟之氣。中醫認為人體之有五臟﹐猶自然界之有五行。五臟之間運行失常﹐則生各種疾病。
2.人的習性。亦借指事物的特性。
3.怒氣;容易發怒的性情。
在這兒,我取第二個引申含義,并將急脾氣概括為:
急脾氣就是很容易發怒的性情。
每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而健全,也同樣期望被這個世界溫柔友愛地對待,而急脾氣很明顯會成為這其中的一個很大阻力。
為什么會急脾氣?主要就是因為急于求成,貪心太多,而對方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
如何調整讓自己不那么急呢?
- 接納自己,接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不挑剔不貪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 認清急脾氣,越急于求成,往往事與愿違。
- 想得開,放得下,脾氣才會沉下來,執著是一種精神,卻并不是安心的智慧,既然改變不了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情,淡然接受,看重過程,但不強求結果。
- 學會息怒,不要為了小事輕易著急上火。
- 把急脾氣轉為成功的原動力,斗氣不如爭氣,針鋒相對,并不能解決問題,憎恨別人只會讓你變得更加狂躁,做自己喜歡的事,內心自然寧靜快樂,做最好的打算,急脾氣就會消失,就會自然無影無蹤。
- 戒掉抱怨,才能切斷急脾氣的能量源。不爭辯,爭一世而不是爭一時,無所爭,并不意味著無所求,換個角度,感謝帶給你逆境的人。
- 腳踏實地,把精神力集中在自己知道的、能做的和擁有的東西上。
溫柔和急脾氣可以在一個人身上共存,接受現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調整并控制急脾氣讓自己變得更好,和整個世界溫柔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