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周的第二次作業雨,戰友們都做的很不錯,感謝大家配合,能夠和大家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實屬一件幸事!
本次作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王丹薇的《光線日記》,強烈推薦大家閱讀!真的很棒!
1、王丹薇《光線日記》
丹薇寫的太棒了!說實話我對照片真的是一竅不通,但是讀了你的文章,我竟對照片萌生了興趣,有了想去了解的欲望。我們不能成為光線的奴隸,我們要有主動權,掌控光線,讓光線來完美的詮釋我們想要表達的主題或者我們的情緒亦或者我們所拍攝事物的情緒。
看了這些攝影作品,在看到你的介紹和詮釋,以及你的精心排版,給我的感覺就是您好認真。這種力量打動了我。感謝丹薇的分享!
金句剪輯:
1、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很少有太過直白的平鋪直敘,需要有對環境的描寫,來表達情緒。攝影也一樣,不要讓你的照片被觀者一下就看白了,傳遞的只有視覺感受,而沒有情感。
2、堂課的主題是“控制光,而不是讓光線來左右你”。
3、關于用“光”的三個誤區:
① 沒目的。我們已經開始留意到身邊的光線,但不明白要用“光”來表達什么。
② 沒取舍。見“光”就拍,但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利于我們照片的表達。
③ 沒方法。有時我們把光線當成了照片的全部,忽視了構圖、色彩等的重要性。
2、許俊昌《你是如何錯過一個個實現財富自由的機會的》
我們常常因為看不懂而失去一個個機會,但多數時候并不能讓我們感覺很失落很后悔,反而是哪些幾乎到手的機會,幾乎動動手就可以做到而沒做,事后看到損失的事情讓我們倍感沮喪和懊悔。這就是厭誤損失心理。但我們又常常會給自己找借口,說自己對該事物不了解,所以遲遲不肯行動。正是這些借口讓我們失掉了一次次的機會。
我們真的需要冷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不了解的東西不投,但是我們身邊有幫助我們了解的資源,那為什么不去趕快了解呢?主要還是我們的惰性心里在作祟。感謝俊昌大哥的分享!文章調理很清晰!
金句剪輯:
會就在那些你不懂的東西里面,通過聯機學習懂得之后就能夠把握住機會,把不懂的東西弄清楚、學透徹、講明白的這個過程就是自我迭代的過程,就是通往財富自由的過程。
3、陳濱鵬《與未來的自己隔空對話》
的確很新穎,與未來的自己進行一場對話,我們可以講未來的自己設定為一個失敗的或成功的樣子。也可以根據我們現在的狀態來推導出我們兩年后或五年后的樣子。或許我們會大吃一驚,這或許會嚇到我們。與他進行對話可以讓我們避免他的出現。而給自己設定一個成功的形象,會激勵我們行動,促使我們想一下自己如何才會打到那種狀態。
不能的構思的確很與眾不同。看來我們都需要給未來的自己進行一場對話了。感謝濱鵬的分享!
金句剪輯:
頭腦風暴,很有趣,但卻有著一種莫名的傷感,可能筆者把未來自己糟糕的形象代入進去,太心疼這樣的未來了,這是我很害怕的,我希望我遇到的是有著整潔的著裝,注重細節,睿智的頭腦,豐富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各種好形象都丟進去,沒錯!我希望我未來的自己是最好的,所以我只有把當下的事情做好,不斷積累好的習慣與技能。
4、李梅樹《給孩子需要的安全感》
小時候的安全感是需要我們家長有意識培養的。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真的要去了解很多,只要這樣才能才去正確的措施,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有時候我們不知道怎么處理,是因為我們不懂。孩子得不到應有安全呵護,就會缺乏安全感。梅樹確實是以為優秀的母親,時刻在學習育兒知識,時刻在成長。文章很詳細,也是我受益頗深。感謝梅樹的分享!
金句剪輯:
①一顆木瓜樹,會開木瓜花、結木瓜,只要給它自然的環境,不要亂給它基因改造,你不用擔心它會長出別的果子。人,也是一樣。只要正常發展,男女的角色就會發揮出來,不會混淆。這大概是我聽過的最有定心作用的句子。
②情緒穩定其實是件難以時刻做到的事情。所以,對孩子來說,“溫和而堅持”的媽媽就是合適的。這也是我得到的“怎樣做個好媽媽”的最好的建議,恨不得刻在腦中,時時自省。
5、楊建《一旦出發,必須到達》
首先,楊建你太厲害了。尤其是當我看到最后一段文章的時候。真的很佩服。人有的時候就應該突破一下自己的人生天花板,我們所畏懼的、我們所未涉足的、我們認為自己無法完成的一系列的事情,都是我們的人生天花板,我們需要自我突破,需要不斷的嘗試,因為真的就是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我們有多大的潛力。
很多人領我們欽佩,領我們感動,就是他們在堅定不移的做著我們絕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事情。感謝戰友,你讓我看到了力量,看到了自我突破。感謝戰友的分享!
金句剪輯:
①對自己意志的磨練,甚至是生與死的考量。在特別的時段,放棄的想法時時刻刻都在全身亂穿,揮之不去,只要意念稍有松懈,停下就是容易的決定。所以,每次的出發,必須對自己明確的確認,唯有一旦出發,必須到達的信念,才能一直向前,永不放棄。
②我們何嘗不是每天都在各項規定的限制下茍活?外有法律法規,內有道德倫理約束,更有自我心理暗示,一切的行蹤都在有型無形的控制中,只有努力,沒有目標,只有按部就班,沒有突破。年齡越大,野心越小,行動越謹慎,不敢雷池半步。
6、馬波《“人工智能”時代之喜與憂》
對一些科技的擔憂,尤其是對人工智能的擔憂或許使我們對人工智能的不太了解。當我們很清晰的了解了人工智能時,我們就會知道它也只是能夠解決算法中的一小部分任務而已。而科技的發展是服務與人類的,人工智能時代,人們的很多工作必然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人們尤其更重要的工作,有這些機器所不能替代的工作。
所以文章講述我們大可不必杞人憂天。我們要做的就是去了解新科技,去享受這份饋贈。感謝馬波的分享,文章寫的很不錯,有自己的觀點,理由也很充分。
金句剪輯:
①然而,這樣的美好與感動很快變成了擔憂和恐懼,當初的暢想也開始變成灰暗的色調。其實,我們根本不必恐慌,看清智能的本質會讓我們更加冷靜地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
②機器人會根據我們的需要提供給我們最合適的選擇,我們能夠創造價值的效率也必將越來越高,我們這一代人必將是這次技術進步最大的受益者!
愿我們敞開懷抱,持續學習,與新的時代一起騰飛!
7、王霞《遇見困難的正確心態》
當我們遇見困難時,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這種心態可以幫我們度過做事情最艱難的時期而不選擇放棄。笑來老師教我們要有元認知能力,這樣我們才會在關鍵的時候不斷的檢視自己,觀察自己的狀態,觀察自己此刻的情緒,這樣我們才會做出判斷,斷定自己這個時間段的情緒是否理智。
我們要擁有正確的做事情的心態,才能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
金句剪輯:
當然我們也可以做到這樣,只是需要很多遍的刻意練習。當碰到類似的情況,就是一次絕佳的鍛煉機會,要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自己撐到理智來臨的那個階段。如此如此反復的練習,我相信我們也將內化這種能力。
8、汪青《2017年江南大學MBA年度盛典》
真是一次令人羨慕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就應該不斷的舉行,不僅可以增進校友及師生的情感,還能給自己的生活添一筆重彩。青姐的生活真是豐富多彩!這樣的活動就像紐帶一樣,使師生校友不斷產生鏈接。真令人羨慕!感謝青姐的分享!
8、潘蕾蕾《《舍得》著實被感動了,感恩有幸讀到此文》
母親不僅表現出偉大的母愛,還表現出對別人無私的關愛。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這為母親的一聲都是不斷的付出、辛勤的勞作的一生。從不想著給他人添麻煩,二在別人遇到困難時又毫不猶豫的幫助別人。多么善良的人。母親的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真心希望這樣的母親能夠過得幸福,然而這樣一位時刻想著付出的母親怎能會享受眼下的幸福呢?愿這位母親在天堂里安好。
金句剪輯:
①母親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未見過大的世面,亦沒有讀過書,沒有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她只是有一顆舍得愛人的心。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場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無意間為自己贏得的。
②70歲的母親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歲月又縮減了幾厘米,看起來更加瘦小,面容卻仍然光潔,不見太多滄桑的痕跡,頭發亦未全白,些許黑發倔強地生長著。
9、王炳炎《吐槽所謂“國學”》
其實老先生太過于看重道德的作用,太過于強調道德的約束能力。有些時候、有些原則是“過猶不及”的,是一定要處于一個合適的度的。其實我和你的觀點大致相同,道德并分人性的東西,而貪林和欲望才是。但是道德為什么會出現就是因為輿論的壓力,或者十個人修養的不斷加深,自己給自己設了一套評判標準,一些原則來約束自己。
所以我們不能太過于強調一種原則的作用。
感謝炳炎的分享!
金句剪輯:
①在是非對錯之外,有一片草原,我會在那與你相會。當靈魂躺在那片草原上,豐富的世界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概念、語言,甚至彼此這樣的詞語,也將不再有任何意義”,當我們用道德來約束我們的生活的時候,殊不知,道德之外,不是洪水猛獸,那應該是一片美麗的田野。
②換個角度來看,自私讓你正視了自己的權利,貪婪讓你有顆強烈的進取心,而這,甚至可以看作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的底層動力之一,拒絕貪婪和自私,全面壓制,從惡意的推測來看,只怕可能是集權統治的必需品。
10、楊凱奇《我不喜歡你,但你很不錯》
記得笑來老師專欄里有一句話“見不得別人好”添加一個字變成“見不得別人的好”。這樣一字之差,心態就完全改變了。當我們見不得別人好時,是帶著情緒的,即使別人身上有優點,我們因為記恨、惱怒,也會視而不見。如果沒有這種厭惡的情緒,我們就會去發現別人的長處,去努力改進自己。
“恨一個人,是有成本的!”說的太好了,而且成本很大的,我們要做一個更理性一點的人,要理性的去分析,能夠從不喜歡的人哪里學到他的長處,這才是更難得的。感謝凱奇的分享!
金句剪輯:
①憎恨能產生障眼法,能讓你看不見別人身上的優點,讓你覺得討厭的人一無是處。能欣賞自己不喜歡的人,能從自己討厭的人身上學習東西,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能力。若以后遇到才華出眾但自己并不喜歡的人,希望我能說一句:我不喜歡你,但你很不錯。
②商業場上瞬息萬變,今天看起來是競爭對手,沒準兒明天就變成合作伙伴了,風口期越來越短,哪有時間憎恨對手?就算打斷別人的腿,你自己也還是跑不快。與其憎恨對手,還不如放下思想包袱,觀察別人的長處,從對手身上學點東西,豈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