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我取名德全,說我道德不豐滿,需要借以名字補全。
可以說整個初中時代我們都沒有什么交集,初二同班感情也沒有濃厚到哪里去。我記得葉老大把她安排坐在靠近垃圾桶的第一排,同桌是溫婷婷。后來快期末了,她還是在第一排,與后座男生周圍女生打得一片火熱,也許是想著初三又要分班,離愁別緒使然吧。而我跟她還是沒有多少交集,話沒說過幾句。
齊肩短發,上課時會戴上眼鏡。她看起來安靜,普通,沉默寡言,不與人親近。后來才知道她內心熱情似火,瀑布也澆不滅。印象中她在初二只扎過一次頭發來上課,我一直沒告訴她,其實那天她很美,扎頭發很好看。也許她自己回家后反復照鏡子后覺得不好看,下午就沒有再扎。害羞靦腆不愛說話大概是我初二打在她身上的標簽。還有作文寫得很好,有一次她寫善良,得到語文老師的稱贊,在課上聲情并茂地念了她的作文。具體內容我不記得,但是有陰天,玫瑰,小孩。大學時才知道原來她初中一直看丁玲的小說,看《紅樓夢》。而我那會思想還被非主流侵占著,沒看過什么書,不知道丁玲是誰,對《紅樓夢》也沒有特別的情緒,只知道哭哭啼啼似帶淚梨花的黛玉,還有和寶玉悲劇的愛情。
高一高二我們孽緣繼續,分在同一個實驗班。革命友誼深厚起來真的得感謝那個矮矮胖胖鼻子很大對我們不上心的班主任,安排我們同桌,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剛開始一句話都不說,后來在她草稿紙上發現很多灰色心情,愈發覺得她是個有趣的人。開始互相交換書信,我們稱之為“情書”,隨著情書往來得極其頻繁,我們越來越了解對方,革命友誼來到新的高度。后來調了座位,我們隔了一張桌,想與夾在中間的女生協商換一下座位,但她不愿意。當初年少不要臉,以為那個女生是太喜歡和我同桌不愿與我分開所以拒絕我們。回過頭來發現當時的想法簡直智障兼自作多情。
但隔著一個座位的距離,我們感情還是很好,情書往來依舊。至今她寫給我的每一封情書我都好好留著,每打開一張滿都是我們共同的過去與青春。
很感激遇到她,我開始愛看書。買雜志買書借書,互相安利好聽的歌好看的書精彩的電影。安利《請回答1997》給我,我熬夜看完全部,想想真的是為數不多開心的熬夜經歷。她喜歡李娟,借我看《冬牧場》。她喜歡北島,“你沒有如期歸來,便是離別的意義。”。她不喜歡元稹,因為名利拋棄共患難的舊愛,有天下午自習課,她從書包里拿出一張在舅媽家翻到的舊報紙,我們一起看著,看到關于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解讀,跟我絮絮叨叨了好多他的事。初中開始她就喜歡搖滾,高中自習課上我們一人一個耳機,聽《殺死那個石家莊人》聽好妹妹樂隊聽逃跑計劃。她愛看動漫,追《海賊王》,喜歡魯夫。而我一集都沒看過,從小到大都不喜動漫,所以我無法理解她的狂熱但卻羨慕著她心中藏著一份熾熱。
我們常常聊雜志上電視上書上看到的新鮮有趣的話題,討論顧城的死北島的詩,想來她必是有情懷的女孩,她心里住著詩。討論三毛與梅西的愛情,她借給我的《撒哈拉沙漠》我認真又迅速地看完,燃起對三毛的好奇與對她自殺的惋惜。她喜歡巖井俊二的電影,喜歡《情書》,生日時她送了一本紀念版《情書》給我,我很喜歡。后來我把巖井俊二的電影都看了,比較深刻的是《情書》還有《前路漫漫》。
她心中藏著個白衣少年,暗戀的情愫朦朦朧朧,若有若無。不過沒有結果,無疾而終。她其實很少講關于她自己的感情事,以至于我以為她與我一樣一片空白。大學時發現,原來高一時我后座的男生曾經追過她,她拒絕了,說已經有男朋友了。但我知道她至今初戀還在,拒絕理由是瞎掰出來的。現在真的是細思極恐,當初座位安排得那么微妙,我,那個不愿換座的女生,她,我后面坐著那個曾經追過她的男生,而那個不愿換座的女生成了他女朋友。完全不知道他們那一段的我天天聊得火熱,我有點懷疑那個男生突然跟我說話與女朋友秀恩愛是為了刺激她,是套路。而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我還是挺耿耿于懷的,她沒有跟我說,但想想自己有些也會有所保留,即使親密也該有互相不能觸碰的領域。
她不愛拍照,覺得自己不好看不上鏡。但我一直都覺得她很好看,真的有種人明明很好卻不自知。她吃不胖的體質每次節假日后見面都想擁有,不過這次清明回家跟她約會,又一次夜晚坐在籃球場邊坐在大樹下聊近況聊八卦。看她80斤都沒有,上大學后瘦了好多就有些心疼,有點后悔掃墓時沒有加個愿望,把我身上多余的肉都給她吧,我愿意。
有些朋友來了又走,越來越發現能一直伴你前行的朋友卻只有幾個,相伴走很多程,因為有共同的價值觀相似的喜好。陪你打打鬧鬧玩樂的那些人其實沒那么重要,回憶起來模模糊糊,而那些真正與你交心,在同一個價值觀 眼界上交流的人,你連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那天天氣咋樣她穿了什么衣服你都還記得。我們需要的是陪我們共同進步的人,每過一段時間都能看到自己的變化,相互督促相互努力發現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