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摘記——我懂你的知識焦慮(1)

張泉靈——只有改變才能看見未來

關于直播:

當我們看到一個平臺非常火,但內容似乎還沒有達到它應該達到的標準的時候,需要靜下心來認真考慮:這個內容真的LOW,還是我沒有理解這個內容。

1、、Livecoding.tv(程序員的直播平臺)

體現的是:當我們看不懂一個內容,也覺得沒意思的時候,我們應該先聽一聽,它是不是對某個特定的人群來說有意思?這個特定的人群究竟是把它當一個媒體看,還是把它當一個交友的平臺來看?這就是非常大的不同

2、事件:兩個穿白大褂的男生,把一個西瓜擺在桌子中間,然后一根一根往上箍皮筋,讓大家判斷這個西瓜什么時候會爆。這個直播在Facebook上獲得了80萬的同時在線數,

說明:(1)我們以前對內容的要求是“寓教于樂”,哪怕是逗個悶子,也總要有點意義。起哄難道不是人性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意義所在嗎?

? ? ? ? ? ?(2)原來的傳媒平臺和現在的直播平臺有一個巨大的不同點——它們的傳播方式是不一樣的。原來的傳媒平臺只能通過好內容來吸引人,因為它的傳播是滯后的。也就是說,你看完了這集電視劇或者這部電影,才會大規模地去告訴你的同伴們好看或者不好看。但直播不是,一旦你覺得某個直播稍有意思,就會直接通過在線社交平臺去告訴你周圍的人,因此它的熱點的形成要比通常的傳媒平臺快得多。一件事情哪怕再無聊,只要它形成了一個熱點,那么圍觀熱點本身會成為第二層內容。大家對熱點事件的態度就構成了新的價值

3、事件:它在一列奔馳的火車上裝了四個攝像頭,在300多英里(1英里≈1.609千米)這樣的一個路程中,火車開了整整7個小時,而這個電視節目也直播了7個小時。吸引了120萬人收看

說明:(1)它擊中了觀眾非常重要的一種心理——“臨場感”。就好像即便只有我一個人在家,似乎也有很多人的陪伴,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同一件事情。千萬不要小看這種臨場感所帶來的社交參與。

(2)火車的行進路線,跟每一個路過的地方的居民形成了一種非常強的關系交互。因此,火車每到一個小鎮,那個小鎮就會沸騰起來。雖然平時火車也會到這個小鎮,但是在直播上和不在直播上給人帶來的關系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小鎮的人會一邊歡呼著去看,一邊在Facebook、Twitter(推特)這樣的社交平臺上進行二次發酵,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這個電視節目。一旦有了社交平臺的二次發酵,整個傳播方式和用戶對內容的理解會發生特別大的改變。

這對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也就是說,我今天再看一個內容、一個產品的時候,我不會先判斷它是不是low。我首先會去理解,如果它有這么多的用戶,那么用戶是在什么樣的環境里使用這個產品的,用戶的心理是什么。

4.事件:三十幾萬人同時圍觀一個姑娘睡覺

說明:一個心理叫“喜歡看反常的東西”。起哄,加上能夠看到反常的東西,這是人的一個底層的心理需求。了解一個人底層的心理需求,對我們到底有什么樣的好處呢?這是投資人的必修課,因為它能夠幫我們判斷什么值得投資,什么不值得。

如投資網紅還是明星,有一個說法叫“15度美女”。就是說,明星是我們要抬起頭45度角仰望的那個人,而網紅則是我們稍稍抬眼就能看見的那個姑娘,只需要抬起15度就好。她化好妝跟我們有些不同,我們有點羨慕她的生活。她給我們推薦一樣東西,我們會想:是不是用了這款唇膏或者穿上這件衣服之后,就跟她一樣了?我們稍稍踮起腳尖就能夠得著她。而她素顏的時候,跟我們也沒有什么不一樣,我們是可以成為她的?!@就是抓住了用戶心理

關于互聯網

1、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降低了出版的門檻,原來需要有專業編輯、有書號或刊號、有執照才能夠出版,現在門檻降低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表自己的觀點,能成為一家自媒體。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的內容跟原來的內容相比較,質量自然是不能齊平的。但是反過來看,我們得理解,不僅僅是在中國,不僅僅是在互聯網上,在以往所有的合法媒介上,low的內容都會占據相當大的比例。這背后可能是我們另外一部分的人性,那就是“食色,性也”,有一些東西在沒有別人關注的時候,我們就是喜歡的。

現在的移動閱讀使閱讀變成了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在這種時候,人們可能更傾向于閱讀自己本能喜歡看的東西。特別是現在移動互聯網的內容傳播方式又發生了一次變革,出現了一個大數據驅動的推薦方式,比如《今日頭條》。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點擊過什么,更多相似的內容就會自動推薦給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部分low的內容很容易跑到置頂的位置上來,這是很難改變的現實。

不要輕易說人性墮落,我們要反過來想這個問題。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所有出版內容都是受管控的,所有出版物都需要執照,我們只有在一些很偏僻的地攤上才能買到一些所謂的“廁所雜志”。為什么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也沒有被教育得只看國家認為好的那一部分內容呢?

關于融資:

1、其實,所有做內容創業的公司,看起來是在經營內容,本質上卻是在經營用戶。

2、互聯網就是這樣,單點突破,迅速地造一個很高的高地。形成勢能之后,再加上資本的推力,你知道它接下來能干什么嗎?這個你看不起的人,接下來可以花錢雇用你,把你的內容買走——傅盛

3、經濟環境里面有一定的泡沫是一個健康的象征。你獲得了一定量的用戶,大方向是對的。這時候,獲得了一筆融資,你就在這一層基礎之上架了一層泡沫,這層泡沫可以幫你迅速上到一個新的高度。然后,你要做的是什么?是用這筆錢迅速在這一層泡沫上落磚,把它填實。填到一個新的高度之后,你又可以融資了,然后再回來填磚。你只要不是在泡沫上摞泡沫,就不容易發生危機。你只要在形成泡沫之后,迅速把這筆錢換成資源、經營能力、執行能力,把這一層泡沫填實,那么你的發展速度就要遠遠快于那些完全靠自己的造血能力、贏利能力去造磚再來造高樓的人。

4.、“你所打造的這個市場,它的發展速度有多快”而不是“你所在的這個市場有多大”

關于選擇“有把握”還是“冒險”

1、現在,對一個風險投資基金來說,如果有把握才出手,基本上會死??赡軐λ刑幵谶@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里的創業者來說,完全有把握才出手,都會因為速度而慢死。

2、.作為一個團隊的管理者,要懂得通過組建一個團隊,用別人的長板來補我的短板。整個團隊的力量就好像是一只木桶,我自己把每一塊木板拔高是需要時間的,有些我可能一輩子都拔不高。而組建一個團隊,用體系化的力量,很快就能盛到更多的水。

我知道要改變我的思維模式,我知道要足夠快地改變,才能夠跟得上這個足夠快的時代。這個時代已經快到不允許我們有任何思維定式了,最大的定式就是沒有定式。但是,改變真的很痛,它讓我們放棄原來擁有的一切,讓我們不斷地學習,讓我們去理解新的事物。真的,只有改變,才能看見未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