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拜讀了一本怪誕關系學,文中寫了關于競爭的說法,便想聊兩句關于競爭的話題,不過僅限于個體。
? ? ? ? 競爭是必然的,這是人的天性。因為人生而會與他人做比較。
? ? ? ? 雖然我們常教導孩子,不要刻意地去和別人比,能做到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一點點就很好了。
? ? ? ? 但這明顯沒有實操性。
? ? ? ?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找一群猴子,讓他們拿手里的石頭和實驗員手里的黃瓜進行交換,一塊石頭換一條黃瓜,這很公平吧。但是當實驗者隨機選擇某個小猴子將黃瓜換成葡萄的時候,引起了其他猴子的極大不滿。在猴子的世界里,葡萄明顯比黃瓜的價值要大很多,更美味。猴子用把黃瓜扔到實驗者的身上來表達對這種對比的不滿。
? ? ? ? 動物尚且如此,人類更甚。
? ? ? ? 人的感知和思維遠超動物,人是通過對身邊的事物和同類的對比來定位自身的存在:對比石頭,方知自身是活物;對比野獸,方知自身是受教化的;對比山川河流,方知自身渺小。
? ? ? ? 只有通過比較,才會發現自身優劣富缺,而社會資源相對于人的需求永遠是不足的。
? ? ? ? 吃飽了想要穿暖,飽暖又思淫欲,安全的問題解決了便想獲得社會地位,去獲得他人的認同,進而去管理指揮他人。
? ? ? ? 資源不足,為求獲取,競爭必然產生。
? ? ? ? 三歲小娃看見其他小孩手里的玩具,第一想法就是他有我沒有,我要玩,伸手就去搶,搶不到說不定就手撓嘴咬了,大人在旁邊必然干涉“寶寶不能搶,這是別人的,想玩要問別人借哦”。
? ? ? ? 現代文明社會規范了人的行為準則,通過國家機器的強制力和道法約束,個人不能簡單地通過燒殺搶掠等方式去獲取資源,而是被引導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通過與他人競爭去獲得,其實一個道理。
? ? ? ? 在此框架在下,書中作者提出的學會合理預期期望值,值得借鑒;并且將對比分為三種,上行(與比自己厲害得多的人比)平行(與自己差不多的人)下行(與不如自己的人比),進而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
? ? ? ? 當始終進行上行對比,容易產生沮喪,年薪10萬每天對標馬云王健林,天天奢望一個億的小目標,這叫給自己找不痛快。
? ? ? ? 偶爾進行下行對比,會給人帶來愉悅感。勸人的時候不是經常說:“你這算啥事兒啊,去醫院看看那些生病躺床上動不了的人,你健健康康四肢健全的,辛福著呢。”當然不能始終對標下行,否則人也會喪失斗志,固步在自己一方小天地里。
? ? ? ? 所以常進行平行對比能激發人的潛能,尤其是比自己好那么一點點,墊墊腳將將夠得著的。
? ? ? ? 所謂飯要一口口吃,事得一件件做,平步青云是少數,大多還得一步一個腳印踩瓷實了上去。這樣的競爭才是常態。
? ? ? ? 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自個兒的本心放正了,前些天山東臨淄爆出第二名殺第一名的案件,令人扼腕,十足的龐涓孫臏現代版啊。惡性競爭通過打壓他人甚至傷人性命,最終只能導致兩敗俱傷,不足取。
? ? ? ? 商業環境中亦是如此,反壟斷法的產生,設置專利權的失效時間等等,都是防止缺乏競爭導致一潭死水的做法。
? ? ? ? 競爭是個中性詞,看你如何對待和利用,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建立合理的預期值,對標他人,反省自身。這是我的一點點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