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亞:
生活中遭遇的每件事、我們和每個人的沖突分裂,都只是一種象征;每一個象征都代表了我們內在的沖突和分裂!內在的沖突源自于我們黑暗面的投射;接受你的黑暗面,你就不會被黑暗所困,所有的黑暗也會消失!
夢的記錄
一個晚上,我獨自開著車在路上跑。時間應該是凌晨,空無一車的公路,空無一人的街道,只有昏黃的路燈照著那不清晰的車道。開著開著忽然聽到歌聲,好像就在附近,我降低車速仔細地聽,那是一首悲傷的英文歌曲。
我下了車,循著歌聲的方向尋找。遠處看到一個女孩子的身影,單薄,卻固執地長著。
我快步向前,女孩的形象漸漸清晰:她站在寒冷的冬夜,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衣,眼睛緊閉,表情略顯痛苦,周圍沒有一個人在聽她唱歌。
我來到她跟前時,她也并未察覺,歌聲唱到高潮,她聲嘶力竭,我淚流滿面。
迷惑
從夢中醒來,我的心仍然不可控制地在躁動。我知道那個唱歌的女孩就是我,那個內在的我。她的歌聲在請求我的看見,請求我的接納,也請求我的表達。
我是一個情緒不好的人,在以往的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只會用壓抑的方法來控制自己。因此我也就像一個定時炸彈,平時看上去貌似溫和善良,一旦爆炸,就會變成烈焰魔鬼。
沒有被自己所接納的那些情緒在體力積聚過多,生命也缺乏力量,總是覺得被生活弄得疲憊不堪。
接納的力量
我所理解的接納的力量,還是從孩子身上看到的。
當媽媽一次又一次地把小思擁入懷中,無論是誰人的過錯,無論是否無理取鬧,無論他的情緒有多么的讓人難以忍受,她都堅定地把他抱著,跟他一同承受這些負面的情緒。
無條件的接納就等同于在告訴孩子,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感受是可以被接受的,你是被愛著的。這些接納都會在將來成為孩子接納自我黑暗面,接納自我不良情緒的基礎。
對孩子,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的幫助他構建強大的自我接納能力。
而我,只能選擇做自己的父母。
我是我是我
我在簡書新建了的這個文集叫“我是我是我”。
這個標題包含了兩層意思:
我是,我是我。
當迷惑產生時,選擇跳出情緒,用傍觀者的角度,看一下“我是”什么。
當一開始的覺察發生之后,我就好像是一個坐在電影院里面的看客,靜靜地看著一個關于“我是我”的故事。
我好像看到了自己一直以來折磨自己的各種方法,雖然會心痛不已,但我與內心的我漸漸相互了解,相互觸碰,相互溫暖,相互認知。
看見,是自我療愈的開始。
我是我,是我。
我是我,我決定不再去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我選擇直面這些“我”,因為這些都是構成了“我”的所有要素。
以前我會壓抑一切,用硬邦邦的意志力把所有的自己的不好否定,拒絕,并且強制自己“吞回去”。那是一種“我不是我,我不要!”的狀態。
我是我,表示的是第一步必須承認,明白這些自己不想要的情緒,不喜歡的感受全都是我的一部分。而第二步,“是我”,則是要對自己說“是”,無條件的接納這些構成“我”的東西,嘗試去擁抱它們,溫暖它們,告訴它們,這些沒有好或不好,這都是“我”。
愛,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