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打通出版業和教育業,是得到的野心。
出版業的邏輯是出爆款,最好是系列爆款,不管是報紙專欄還是暢銷書,都是如此,爭取在抓住熱點的時候,銷量能最大化,至于下一季,反正熱點會變。
教育業的邏輯是出精品,最好是系列精品,能夠打出品牌的精品課程,必須能吸引一代代人復購。
如果爆款,得到擅長,如何復購,得到還需要證明自己。
【2】得到的能力在制造媒體熱點,缺點在打磨教育產品。
《得到品控手冊》的發布,其實是告訴大家,羅輯思維的模式得到放棄了,得到現在想抓品類,卡位職場教育最大品類,也就是卡位在線教育最大市場。
玩了這么久,得到還是發現,教育這個市場比出版傳媒更有潛力。
【3】所有的職場在線教育平臺,要陷入頭部IP的瘋狂競爭了。
有能力做出精品課程的人本來就很少,有意愿去做這件事的人就更少。明白人知道做課的艱苦,反而會望而卻步。
發布《得到品控手冊》,其實是告訴所有的牛人,我們得到,能幫你專業化產出內容,制造影響力,你愿意加入,請約我。
卡住牛人,就是打造名師。抓住名師,永遠是卡位教育市場最快的路徑。
【4】得到要吃的不是頭部IP,而是整個職場教育市場。
不知道內容創業該去哪里卡位的朋友,得到為你指出了方向,這些領域,我們全要。
1. 成長(立定、攀登);
2. 搞定自己——時間管理、演講與表達、溝通、情商、寫作、禮儀與修養、學習方法、壓力管理、思維方式(邏輯、批判性思維) ;
3. 工具(征服、搞定);
4. 搞定他人——親密關系、親子關系、職場(同事、老板)、泛社交(朋友、談資)、陌生人(商業) ;
5. 視野(遠望、看到);
6. 搞定世界——泛讀、經濟、文化、藝術、科學 。
這些領域,得到全部想拿下最大的市場份額,這就是得到的野心。
【5】得到想干掉微課市場。
網上的絕大部分微課,本質上是碎片化學習。
而得到想提供的是用碎片化時間,跟隨名師進行系統學習的模式。
這樣的好教育產品是需要反復打磨和時間迭代的,成本很高,所以得到發布《得到內容手冊》,也是想教育用戶,好產品是靠復雜的流程保障的,你們要買好課,至少可以問問他們是否提供了這樣的打磨流程或服務?
拿起手機就能直播的微課,對你有什么用?——回來吧,用碎片化時間去系統學習。
我支持羅胖這么干,用戶教育好了,市場是屬于能出品好課的人。
【6】服務、人格、社群,得到以一種新的形式回到了羅輯思維。
說社群是個坑的,是羅胖,說付費會員的服務是個坑的,是羅胖,說要給“魅力人格體”去魅的,是羅胖。
那是因為羅胖想從內容出版商轉型到電商時需要的說法,現在羅胖準備進入教育行業,就得服從教育行業的規律。
教育行業的規律很簡單,名師,名校,名課,收費貴,學生天然要扎堆,師生之間必須要互動,答疑改作業交流。
所以教育業是一個服務業,知識產品未來成本可以是零,但前提是大家愿意為網上名師的服務付費。
【7】得到還是擅長把簡單的事情說復雜。
《得到內容手冊》說:什么樣的內容可以成為訂閱產品?
1. 能幫助用戶達成“人格躍遷”,即用戶覺得,通過一年的訂閱,能變成那個“更好的自己”;
2. 知識價值感足夠高(獲得難度足夠大),能在用戶的剛性時間里切下一個相對固定的知識需求;
3. 能在某個知識領域形成如同新華字典般持續迭代的版權內容;
4. 接口簡單,不要有很強的心理發動成本(比如5分鐘商學院);
5. 樣式結構要明確且固定(降低用戶的理解成本);
6. 自我功能化(解決問題、提供陪伴、提供談資);
7. 生產可持續:原料來源量大穩定、生產效率高、用戶的參與成本低;
8. 有明確的魅力人格、有可辨識的手藝。
其實很簡單,就是兩點【1】剛需人口規模大,【2】在生活中有很強的應用場景,這些方向,都可以做出優質課程。
【8】李翔商業內參的轉型,本質是從付費報紙到免費贈閱。
《李翔商業內參》避免了一次危機,因為很多人都好奇,5月26號到期的《內參》,續訂率會是多少?
如果還是199元全年定價,這個數據會很難看。那就免費吧,至少能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成為得到的一個導流產品。
好在得到流量分發能力大,找到寶馬做金主冠名,這就好像地鐵上的免費報紙,靠廣告主養自己。
【9】得到其實只發布了 三類產品。
《得到內容手冊》想打造行業標準,標準當然得免費,關鍵是看市場認不認。
成熟的市場認公認的標準,不成熟的市場還是靠文案。
手冊會進化,相當于標準會持續進化。
《李翔商業內參》想打造影響力產品,影響力產品追求的是規模最大化,為得到創造高品質的用戶,所以免費更好。
畢竟《內參》不是課程,是一個微報紙,很難指望通過賣課模式賺錢,回到報紙的本質,銷量大,靠廣告賺錢。
所有的名家專欄,是得到第二年的收入保證,是現金流產品。羅永浩的創業談能不能超過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我看還是一場艱苦的跋涉。
【10】羅胖講到這一頁,也哽咽了。
創業多不容易啊,走著走著,很容易先把自己給感動了。
不過教育是一個慢產業,打磨頭部課程的難度,恐怕還超過羅胖的預期,誰能服務好學習者,這一局自我證明的路,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