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之樂:忘我的愛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釋迦牟尼

這世間是否真有消除一切痛苦的方法?看完《妖貓傳》,我想到了這個問題。

《妖貓傳》

按照佛陀的教誨,要想消除一切痛苦,獲得終極解脫,那么首先就要打破無明,要認識到我們所執著的世間一切都不過是“顛倒夢想”。而發起大悲之心,生起出離心,才能真正擺脫生死輪回,進而獲得真正的終極之快樂——涅槃。

佛陀是大智者,但顯然我等凡夫俗子要達到此境界需要經歷無數的考驗與歷練。“空”,理解起來容易,比如莊生夢蝶,到底莊子是夢還是蝴蝶是夢?但要將這種理解內化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及行為中,卻是極為不易的——因為真正的理解透徹佛法,就是件極不簡單的事情。若不能“風輕云淡”地看待我們的得失,那只能說明我們對“空性”的了解是不徹底的。

那么,如果真的人生不過是場夢,那我們的努力、愛、夢想與光榮,是否就變得可笑?是否還有必要?對這個問題我看過的最好的答案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在《正見——佛陀的證悟》一書中所說的一個比喻:

“……這和教育以及愿意觀察事物所有的部分以及隱藏的因緣有關。有了這種洞見,我們就會像布景設計師或攝影助理在看電影。專業者能看見我們所看不見的東西。他們看見攝影機如何布置,以及其他觀眾們不知道的電影技巧,因此對他們而言,這幻相被拆解了。但專業者在看電影的時候,還是可以盡情享受。這就是悉達多超然的幽默。”

在我們還不能擁有足夠的“洞見”,不能完全了解人生之電影的所有技巧時,又該如何演好這場戲,讓自己的痛苦少一些,再少一些,內心的安寧多一些,再多一些呢?我想《妖貓傳》,探討的即是這個話題。

白長樂與空海

1、白長樂:真情,比真相可貴

自稱“無情無義、無法無天”的白長樂,沉浸于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里,無法自拔。他為《長恨歌》傾盡心血,并為了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入宮當了史官。但在唐玄宗駕崩那日發現了蹊蹺——皇上明明死于邪術,卻被要求以“死于傷寒”記入史冊。為此他辭了官,因為“誓要找到真相才能下筆”。他和被從倭國遠道請來給皇上驅邪的空海法師一起,逐步解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之間的真實故事……

在“解密”的過程中,白長樂經歷了很多“顛覆性”的認知——他一直以為深愛楊玉環為了她甚至可以不要江山的浪漫主義代表唐玄宗,竟然是殺害楊玉環的主謀;他以為懷著對唐玄宗“愛與重逢重的憧憬”而死的楊玉環原來早已知道自己的命運;他以為安詳死去的楊玉環居然在死前經歷了那樣的痛苦,而這,是他以為愛她如生命的唐玄宗一手造成的……白長樂好幾次幾乎要崩潰了。他無法接受自己一直視為“女神”的貴妃居然死得如此不堪與痛苦,他更無法忍受自己嘔心瀝血所做的《長恨歌》居然是個自己一廂情愿臆想出來的“假”故事!

但隨著妖貓的一步步指引,當他和空海一起將事情的完整真相挖掘出來后,白長樂釋然了。他決定宣布自己終于完成了《長恨歌》,并且“一字不改”。“因為情是真的。”白長樂輕松而愉快地對空海解釋道。

雖然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故事是假的,但將自己靈魂與御貓合二為一只為一世守候貴妃的“白鶴少年”白龍對貴妃的愛,卻是無比真實的。

2、空海:尋找讓人平靜的力量

從倭國遠道而來的空海法師,其實是個“假”法師。他其實并非赫赫有名的驅邪大師,而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沙門。他是頂替師父而來。師父在圓寂之前對他說:“我一輩子追求擺脫痛苦的方法,卻一直求而不得,身心都很痛苦。大唐有一門密宗,能教人獲得消滅痛苦的方法,你一定要帶回來。”因著師父的這個囑托,空海踏上了遠赴大唐之路。

在船上,他遇到了一位年輕母親。那位母親懷抱熟睡中的孩子,踏實地笑著說:“孩子睡著了,我就很安心。”航行過程中,穿過暴風雨之時,船抵不住大風浪的卷席,沉了。空海落入了海中。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時我怕得要死,學過的經書咒語通通忘得一干二凈。”而那個抱著孩子的年輕女子卻是那么淡然而安定。空海從那時開始思考:是什么力量讓她如此平靜?

空海是帶著兩個任務來到大唐的,一是進宮為怪病纏身的唐玄宗驅邪,二是拜在大青龍寺的惠果大師門下學習“消滅一切痛苦”的密宗。但兩樣任務都失敗了——他來到唐玄宗的寢宮,還未來得及做任何事情就親眼目睹了皇上的駕崩;而惠果大師處,他連山門都沒能進入。

第一次聽白長樂說起“會說話的貓”。空海是不信的,甚至帶點不屑。但當他在街頭看到了“江湖術士”的幻術表演,他突然覺得“也許會說話的貓是真的”。于是才有了沿著“貓毛”、“會說話的貓”這條線索往下的唐玄宗之死與楊玉環之死真相的追尋。

當終于在妖貓和“江湖術士”的步步指引下揭開了所有的真相,空海決定再去大青龍寺嘗試一次。這一次,山門主動為他開了。原來那個在街頭表演幻術的“江湖術士”,就是他想拜為上師的惠果大師,也即是“白鶴少年”之一的丹龍。

惠果大師問他:還想學消滅一切痛苦的方法嗎?空海淡然一笑:在白龍與貴妃的故事中,我已經學到了。

什么是讓人平靜、可以消滅一切痛苦的方法?是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是楊玉環“明知你要殺我但還愿意配合你演完這出戲”的“傻”而真切的愛;是白龍對楊玉環不離不棄的最長情的告白;也是丹龍對白龍默默地包容、關懷與指引……

這一切都匯成一句話:不求回報,只問初心,忘我的愛。

3、白龍:恨帶來無盡的苦痛,而愛,是唯一的解藥

“白鶴少年”白龍

白龍是唐玄宗時代有名幻術師黃鶴的徒弟,他與黃鶴的兒子丹龍是有名的“白鶴少年”。本來他應該就是在幻術師的圈子里過完此生,但因為遇見了楊玉環,他的整個人生都改變了。

在唐玄宗為楊玉環舉辦的生日宴會“極樂之宴”上,“白鶴少年”因為拾到了貴妃的玉簪而被貴妃關注。貴妃問起他倆, 丹龍調笑道:“他叫白龍,是我爹在河邊撿到的。連他的名字也是我爹取的。”耿直boy白龍卻一臉嚴肅:“在貴妃面前不得說謊。我爹和師傅賭錢,我爹輸了,把我賣給了師傅。”說完帶著少年的自卑與敏感的自尊轉頭離去。“站住!”貴妃輕喝道,“我從小無父無母,是在叔叔家長大的。寄人籬下,我更懂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想必你也是一樣。”這一刻,自卑少年白龍的天空,星星都亮了。也許頭一次,他是這樣地,被人理解,被人看到。而且對方還是這樣一個有著盛世美顏的女神!從那時起,白龍就愛上了貴妃。但那時的他,也許并未想到這份愛,會耗盡自己的一生。

當白龍還是“白鶴少年”時,他與貴妃的接觸全都建立在師父黃鶴為唐玄宗的服務基礎上的。也因為黃鶴與唐玄宗的關系,他得以目睹了貴妃被殺的整個過程——先是黃鶴以親兒子丹龍為例當著唐玄宗、楊玉環和高力士的面演示“尸解大法”——將一根針插入耳后以使全身真氣封閉,以呼吸停止脈搏停止掩人耳目造成死亡的假象,然后等時機成熟了再將鎮拔出,人便復活了——然后唐玄宗一臉堅定地說“不,我絕不會讓你冒這個險!”,接著再由黃鶴進一步解釋該法的原理與萬無一失,并強調此為“萬全之策”,唐玄宗再假惺惺地問楊玉環“愛妃,你愿意嗎?”楊玉環能說什么?她深深地明白,在這場關于江山與美人的較量中,自己注定是徹底的輸家。楊玉環笑著緩緩地點了點頭,縱使那笑容是那樣無力……

貴妃就這樣被“尸解大法”封閉了真氣,然后被放進了石棺,葬于一片水之樹林中。陪伴她的,只有那只黑色的御貓。

在這個過程中,白龍沒有一句言語(以他的身份他的立場,是沒有任何資格言語的),但從他緊鎖的眉頭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是有多痛……

馬嵬坡兵變威脅解除后,唐玄宗連夜逃跑了。白龍和丹龍卻偷偷潛入了貴妃的墓穴,打開石棺,他們看到了雖面容平靜美艷依舊,但雙手指甲都已殘破不堪的貴妃——那是在石棺中醒來的貴妃試圖推開棺蓋時留下的傷痕。

兩位少年心痛之極,他們將貴妃帶到了山上,放在冰石上。白龍不肯面對貴妃已死的真相,堅信貴妃會醒來。他一直守在貴妃身邊,不眠不休。赤龍看到白龍的“執迷”,講真相告知白龍——原來一到馬嵬坡,唐玄宗就和黃鶴暗中商量如何能讓貴妃自愿“死去”。他的演示不假,但封閉真氣只能維持兩三天(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楊玉環會在石棺中醒來)。但是赤龍沒有想到楊玉環會醒來,因為在進行“尸解大法”之前她喝下了赤龍為她調制的蠱湯。

單純的少年白龍沒想到人心如此險惡,他對赤龍也失望之極,這種對人心的失望,繼而轉化成了恨。他打了赤龍,并要趕走赤龍,赤龍說:“除了我,你還有誰?!”白龍說,貴妃!貴妃沒有死!赤龍很無奈。在這場“陰謀”中,赤龍其實也對人性的丑惡厭惡不堪,這也促成了他下山去尋求“解脫之道”(這也為他成為后來的惠果大師埋下了伏筆)。

赤龍下山后不久,在冰石上長眠的貴妃蠱毒發作,全身開始腐爛。身為幻師的白龍知道,要引出蠱蟲,必須要用新鮮的生肉。眼下,除了自己之外,唯一鮮活的生靈就是那只御貓了……

白龍看著御貓,經過了多番心里掙扎,最終沒能下手。他選擇了自己——他割開了貴妃的手掌,自己用嘴將貴妃體內的蠱蟲吸了出來,那些蠱蟲,進入了白龍的身體。

貴妃的身體恢復了原來的干凈美艷,但白龍卻蠱毒發作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死,因為他要守護貴妃!在愛面前,白龍再一次選擇了舍棄自己——這一次,是他的肉身。他用法術將自己的靈魂融入了御貓的身體,而他自己的身體,則被拋下了山崖。

在御貓體內,白龍的靈魂與一直和貴妃在一起的御貓的靈魂合二為一。于是,他聽見了貴妃在石棺中的悲號以及用試圖推開棺蓋時的痛苦。這一切,讓白龍心中對人的恨意進一步加深,他決定,為貴妃報仇!他要以永遠回不到人身的貓的形態,向所有傷害過貴妃的人復仇!

于是,有了皇上的莫名而死、陳云樵的家宅不寧(陳的父親就是當年以發動兵變為威脅逼死了貴妃的金吾衛將領)、連當年為貴妃親手縫制白綾的老嬤嬤也死了……

仇恨,讓御貓一邊感受著貴妃的痛苦,一邊體會著自己對人性丑陋不堪忍受的痛苦。

直到時隔30年的第二次“極樂之宴”上,赤龍帶來了和貴妃一起躺在冰石上的白龍的遺體,白龍的心中才再次有了暖意吧。原來這么多年,赤龍一直在守護者貴妃和自己,原來赤龍,一直在關心著自己……

赤龍知道白龍的復仇心,于是在帶貴妃和白龍來到裝著白龍靈魂的御貓面前后,他說,現在“你可以動手了。”御貓渾身毛發豎立,看得出他的內心充滿了憤怒、痛苦和糾結。他齜牙咧嘴,高高舉起爪子,但最終,傷人的利爪沒有落在赤龍身上,而是隨著貓頭的扭轉而收回了。御貓眼里噙滿了淚水:“我已經不是那個白龍了。”白長樂說:“這也是赤龍一直想對你說的話……”貓兒聽罷,從赤龍身上跳下,蹣跚地跑到冰石邊想要跳上去,但幾番嘗試,他都失敗了。除了體力之外,更多的是因為心力不足吧——試想,在那樣的痛苦、生氣、又帶點感動的強烈情緒之下,誰還能鎮定自若?

御貓終于知道并且肯承認貴妃已死,他不再執著地要跳上冰石,靜靜地順勢躺下,嗚咽著,斷了氣……赤龍將白龍的身體挪開,將御貓的遺體放在了貴妃身旁——白龍,終于真正地、永遠地和貴妃在一起了。白龍已死,但他也真正地,獲得了解脫。

4、楊玉環:陪你演完這出戲,是我最真摯的愛

楊玉環

作為傾國傾城的美人,是幸,還是不幸?

集萬千寵愛于一生,楊玉環的幸福是真的。皇帝愿意為她的生日傾盡所有,無數能人志士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作為戰亂的“背鍋俠”,楊玉環的不幸也是真的。當面對江山與美人,自己終成為了無辜的犧牲品。

影片關于楊玉環的正面展示并不算多,她臨死前對在她生日時想對她表白但被皇帝阻止的麻呂大人說的:“極樂之宴那天晚上你想對我說的話,不說了嗎?”讓我印象深刻。麻呂最終還沒有說出口,楊玉環便說:“我懂了。你的眼睛已經告訴了我。”麻呂在日記中寫道:“她想要很多很多的愛。”

作為一個女人,想要很多很多的愛,是天性。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楊玉環在自知自己大限已到之時,在向別的男人索取愛,是為了彌補自己知道一直陪伴且深愛著的男人其實不夠愛自己的遺憾嗎?

當她輕輕點頭同意被以“尸解大法”處置以“掩人耳目”之時,她也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哪里有什么復活,有的只是,冰涼的死亡。但她還是點頭了,嘴角牽強的一笑,毫不猶豫地飲下端上的毒酒,都是她成全自己所愛的明證。

5、赤龍:度

影片結束,當看到惠果大師的真面目,我突然明白了看起來像配角的赤龍其實是故事的重要人物——他的一路引領,才使得整個故事成型。

甚至可以說,他是整個故事的“魂”。

因為他的指引,白長樂與空海才得以一步步發現妖貓的復仇目的和真實面目;也因為他的默默守護,才使得妖貓最終放下執著于心中的仇恨與復仇。

其實,他才是這個故事的“導演”。

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度化著妖貓、白長樂、以及空海。讓他們在這場人生之夢中放下仇恨,不再執著于真相,并且體悟到忘我之愛能帶給人強大的內心力量。


以上便是故事的主要人物。除他們之外,陳云樵之妻春琴也給我很深的印象。

春琴

妖貓第一個找到的人是她,通過她得以發現埋在樹下的銅錢,然后錢被陳云樵花了。但當妖貓開始作妖春琴被挾持,陳云樵果斷地拋下她自己逃命去了。雖然后來陳云樵無意中看見空海的法力請求空海救回了春琴,但最終,他還是殺了春琴,并且念叨著“都是因為你……”。盡管在殺春琴的時候劉云樵是處于被控制的狀態,但若毫無此責怪之心,又怎會被人所利用?

春琴的人生走向,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就是楊玉環的命運隱喻么?(話說,張雨綺對妖貓附身那一段的演繹真是極棒!)

還有在太液池邊揮筆作詩的李白,當他寫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時候,想到的人是誰?他玩世不恭外表下深情的眼神,嘴角的笑容,眼角的淚水,都是那么真切。


人生如夢,且愛,且珍惜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