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原創 | 你我都是郭源潮

文 | 私塾先生

宋冬野《郭源潮》

經過一段時間的安靜,宋冬野的新歌《郭源潮》發布了。

聽了,挺好。

- 1 -

我其實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民謠迷,說起來可能連民謠初學者都算不上。也就是從去年冬天,才真正開始聽中國民謠的。

漸漸地,我知道了趙雷,知道了堯十三,知道了馬頔,知道了麻油葉民間組織。當然,也知道了有個叫宋冬野的胖子,知道他外形粗糙但是聲音細膩,細膩到能夠融化我已經被折磨了很長時間而冰凍的心。他的粉絲們都喜歡直接的叫他“宋胖子”,他也就只是笑笑。我不敢輕易聽宋胖子的歌兒,怕分分鐘被他的歌兒掰彎,雖然我絕對直溜的不要不要的。

瞬間路轉粉。

用了不到半天兒,把手機里面的嘻哈、饒舌、搖滾統統刪了去,把中國民謠同步進來。說來好笑,中國的民謠圈兒還真是不太大,短短幾個小時就能把聽過的、能哼上兩句的歌曲都翻了個遍。

莫名的心疼在流行文化沖擊下的民謠,還有那些默默無聞但一直努力的民謠人。

- 2 -

“民謠”,在某百科上,被解讀稱為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歌曲,詳細的解釋里面,也直接的寫“民謠雖小”“其作者多不知名”云云。

起了惻隱,開始關注中國民謠這個圈子。搜搜最近的民謠演唱會,大多都是成都、西安這樣的城市。擅自揣測,因為文化底蘊的深厚,民謠能夠在古城的小巷中自由穿行;一旦到了北上廣的繁華街道,或多或少都會迷途,不論是民謠還是人心。民謠人喜歡這個小港灣,安全、詩意、超脫自然;聽眾也喜歡這個小圈子,深刻、完美、世外桃源。

聽過中國民謠,就覺得用心做的詞曲,因為不火我甚至憤憤不平。認真讀讀民謠的歌詞,描寫風景的如畫,敘述內心的如水,憧憬未來的如詩。有借古諷今的,有聲淚俱下的,有迷途知返的,也有烏托邦的。

然而就是沒有幾個火的。

細思量,總覺得有淡淡的失落和憂傷。

- 3 -

《郭源潮》上架那天,很多人聽過后,都不約而同的問了兩個問題:郭源潮是誰?“東窗之麻”的“麻”字是什么意思?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搜了很多也沒得到準確答案。有一個版本說,郭源潮是宋冬野在郵寄小樣時碰到的快遞員的名字。假如真是這樣,那么我只能說,宋胖子,你還真浪漫隨性。也有個版本,說是年長隱士和世俗青年的爭辯,也挺有趣。不論是哪種情況,歌詞都特別應景,“其實你我都一樣,終將被遺忘,郭源潮”,唱這句的時候宋胖子扯著嗓子,像是要把“郭源潮”這個人介紹給全世界一樣的。但是最后,沒人記得這件事兒,沒人記得郭源潮到底是個誰。

第二個問題,我覺得無厘頭,不可思議。是,宋胖子是沾惹了不該沾的東西,的確不好。但他不是已經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了嗎,不是已經反省悔過了嗎,為什么還要這么糾結這個事情呢。說的大一點兒,公眾人物的確應當嚴格要求自己;但是反過來問問自己,誰沒犯過錯誤沒做過傻事兒。抽煙喝酒有害身體,超速酒駕危害社會,不好的事兒不勝枚舉,又何必眼睛只盯著這些呢。明明這大好的世界等著我們發現,別總用風沙遮了眼。

不是我偏袒包庇,沒那回事兒。就事論事,時間過了,好事兒該留的留住,壞事兒該散的散去。別糾結,別矯情。

風月難扯,離合不騷。

- 4 -

世事沉浮,風水輪轉,誰都不知道明天自己會不會被記住。

新聞看多了,就更懂得被記住的珍貴,被忘記的自然。前段時間“童星長大后無家可歸”的新聞讓人唏噓,再前段時間“奧運冠軍天橋賣藝維生”的新聞也讓人遺憾。不是這世界變化太快,而是經歷的事情太多了,我們沒那個精神勁兒都記住,所以自然而言的忘了。不論是人,還是事兒。

科學研究證明,人的記憶是有無窮的潛質。我只能笑笑,人的集中力畢竟還是有限的。也多虧了我們還有“遺忘”這個能力,讓我們只集中記住最重要的。經歷的雞毛蒜皮、遇見的陌生面孔、說出口的每句話、聽人講的每個字,如果每個都記得,也是件痛苦的事情。

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國奧運會第一塊金牌是誰吧?那么第二塊是誰?第三塊、第四塊、第五塊……大家都記得嗎?實話實說,我去搜索引擎搜查,也沒找到。也可能是我沒找對地方,但最起碼說明大多數人都不記得。

然而第對于二塊、第三塊、第四塊、第五塊……金牌得主而言,那可是他們的一生經歷,是他們值得記住、值得驕傲的事情,對于我們都消散如云煙。

你我都是郭源潮。

你我都一樣,終將被遺忘。


【?版權聲明】本文系私塾先生原創,版權所有。若轉載,請聯系我。未經允許轉載或二次創作者,童言私塾保留追溯責任的權利。文中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我一定會繼續寫下去,做到更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