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人貪快的時代,我看到慢性子的人在發光

1.

慢性子的他,工作很專業

年底了,經不住媽媽在耳邊催“要打扮得漂亮一點回家啊”,于是想著做個發型回去見家人會更有精神氣兒。

那晚去健身房上瑜伽課的路上,經過兩家比較大型的美發店,想著二選一吧。一一問過之后,第一家和健身房有合作,5.5折;第二家沒有,但發型師跟我提了一下他們家的藥水比較好,不傷頭發,都是什么牌子的,哪個明星代言的等等。

于是周末我就直接奔第二家了,去的時候也蠻巧的,就是上次跟我介紹藥水的發型師。

我大概是下午三點去的,八點鐘做完,發型師白白瘦瘦的,性子是慢慢的,但讓人討厭不起來。

因為我這是第四次燙染頭發了,所以我直接給發型師看了我前三次燙發中最滿意的一次的照片,希望做成那樣的,然后要求再做個空氣劉海,劉海要有點弧度的。

沒想到他一開始就幫我認真剪劉海了,我只是隨意一說而已。因為做頭發多了,也積累了經驗,別把自己的要求太當真,不然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

后來拍照發朋友圈的時候,還有朋友評論說是做了空氣劉海嗎,這時才感受到發型師的用心,我倒是沒特意糾結這點。

其實做頭發的過程中還有兩個小細節讓我特別印象深刻。

一不小心剪頭發時發型師拉扯到了我的頭皮,有點痛,他很自然地幫我揉了一下。

燙頭發上藥水時有點氣味,我忍不住捂了一下鼻子,他說等下幫我拿個口罩來。

這種小細節讓我感覺挺舒服的,沒有服務行業的刻意討好,感覺他本來的性格就是會觀察身邊人的一舉一動,做出體貼的動作關心你。

燙好頭發后,還是濕濕的,他就摸著那個發尾,好像很滿意自己的作品似的說,“你看這個發尾很有彈性,很柔軟,沒有受傷。”

這就是“慢工出細活”吧,這是我燙染頭發四次以來,過程、造型效果、燙染后的發質柔軟度,都是最滿意的一次。回頭看一下時間,也跟以往做頭發差不多,可能多花了半個小時,但我真心感覺值得。

整個做頭發的過程基本上都是9號發型師親力親為,中間有一次洗頭是換人了,那個小伙子一看就比較急性子,洗耳朵兩邊的頭發時,每次都弄水進入耳蝸,我只能自己默默地用毛巾擦干凈。

他還跟我說,“你的耳朵這么怕進水,也是沒辦法的。”我本不是那種愛挑刺的人,不會特意為難服務行業的人,但服務好壞,真是因人而異,兩相對比,心中有數。

慢性子的他更關注工作本身,更在乎用戶感受,更用心地解決問題,也就會越發專業,回頭客更多。

2.

慢性子的她,有一顆匠心

前兩年工作中認識一位同事,現在是朋友。

她很慢性子,說話和和氣氣。跟我以往印象中慢性子一般都隨和無主見不一樣,她很平和,但也很有主見。她更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洞見別人的心思,及時地為你排憂。

我們交集不多,但印象深刻的事情也有那么一兩件。

有一次年會,她彈吉他,因為到了后半場,會場已經比較嘈雜吵鬧了,她倒是氣定神閑又非常專注地把一首曲子完整地彈完了。不責怪任何人,優雅如常。

后來一位同事要走,歡送會上,她突然提議說大家一起聊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于是有人聊工作,有人聊愛情,開始往內往深處聊,那是我覺得很有意義的一次聊天,比平時吃飯聚會的淺聊有意義很多。

她就像心靈導師一樣,看到她的臉,或者聽到她的提問,你就愿意卸下防備,說出一般人問起你也不愿意多說的話。

慢性子的她,不食人間煙火,知世故而不世故。不會讓你突然情緒激昂或突然情緒低落,卻能讓你卸下防備,和她做朋友,你可以輕松自如地做自己。

慢性子的她并不守舊,很愛學新東西,興趣廣泛,并且勇敢地一一嘗試。

從來吝于贊揚自己的她曾這么自我評價地說,“我有一顆匠心。”

深以為然。

總覺得她今后的人生會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出飽含匠心的東西。

3.

有個慢性子的另一半,是急性子的良藥

我是典型的急性子。愛學習,愛新鮮東西。但情緒容易大起大落。我之前一直為自己的性格引以為豪,還有點瞧不起慢性子。總覺得慢性子就是不思進取、不求上進、一成不變、迂腐守舊。

而我老公是典型的慢性子。

我之前是大眾世俗的那一套價值觀,愛虛榮、愛攀比,覺得老公事業心不大。同事們談到誰家老公很牛逼很厲害的時候我就黯然傷神,回家肯定又會說一些難聽的話挖苦他,有意無意中傷他,現在想來自己真是看起來聰明,實際笨死了。

在微博看到這段對話,就是我的心聲寫照。

問:為什么部分人會產生“聰明智慧的姑娘都被憨厚的小伙兒搞定了”的印象。

答:要么姑娘只是看起來聰明,要么小伙兒只是看起來憨。

我一味的求上進,在日企做了五六年,轉行到一家少兒英語機構時,老板給我描述了一幅錦繡前程,過個五年十年再開一家少兒英文繪本館,你就可以做館長。什么股份也可以分等等之類的。我每天拿著低工資,卻覺得每天都好有夢想啊。

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那種生活也會讓你脫離實際,每天像飄在天上一樣,即使吃著老干媽拌飯,一提偶像卻只有馬云這種神人,身邊一般的優秀人你都瞧不上。其實生活中你離他們有十萬八千里。

我們結婚五年了,慢慢地我發現老公身上很多閃光點,而且是一如既往地堅持得很好。

他珍惜物件。家里買的任何東西,在他手上能用很久。而我,用的手機都是被我摔得遍體鱗傷,下廚也經常損壞砧板廚具之類的。

慢慢地,和他一起久了,手機稍微摔一下我也會心疼,廚具也會刻意去保護,手頭的東西越來越耐用。很多生活中的小物件也懂得去愛惜,生活開始精致起來。現在回想一下,原來以前的自己生活那么粗糙。

老公很喜歡往家里添置家具,臺燈,小物件之類的。一束暖暖的燈光,就可以照得整個家很溫馨。慢慢地,我也愛上這個家了。愛上這個慢性子,不會表達,但一直在用行動愛護著我的他。也愛上了他給我帶來的慢生活。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里談及新的一年時說道,

位法國政治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在二十歲時如果不是激進派,那他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假如他到了三十歲還是個激進派,那他也不會有什么大出息。

王小波在文中繼續說道,

“我們這樣理解他的話,一味的勇猛精進,不見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靜思索,倒更能解決問題。”

我把這段話念給老公聽,我說這是王小波說的耶,是不是很有道理。

他說,“不管誰說的,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你看,慢性子的人就是這么實在~

戴 ? ?戴

80后射手女

熱愛慢生活,關心兒童教育

愿我的文字帶給你溫暖與舒心

本文首發約我讀書吧? 約我讀書吧:約我讀書,共享書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