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療愈的茶湯

? ? 最近看了一本書:《如山、古樹與我》。彷佛也說出了我與茶的關系。在茶中照見自己,接納不完美,完成心靈重建。

? ? 走近茶是在五年前,偶然也不偶然。我出生在呼和浩特,十八歲高考到北京,就自然而然地留在了這里,直到工作。工作在國家的檢測機構里,沒有什么壓力,順勢而為就好。

? ? ? 我們每年會有從行業到國家的各種項目要做,標準制定。理應是在行業中有指導性和風向標的作用。不過其中存在很多不能改變的問題。自己也在想象著二十年、三十年以后自己的樣子,有點討厭,有點恐懼,害怕如此度過一生,幾十年如一日應付,度過。這樣幾年,我患上了抑郁癥。對任何事情都失去了興趣。那時候我剛結婚,先生勸我不要強求,與其捧著自己認為的雞肋,不如扔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離開后,想找一個事情學,讓自己充實一些,于是考了對外漢語教師、心理咨詢師、櫥窗陳列師,就是想去做就做。在偶然的一次機會里,遇到我的第一個老師,教我學茶。在學茶中,我能夠投入,收獲,療愈自己。總是在不斷行茶中,越來越篤定它是能夠與我相伴一生的美好。

? ? ? 說到茶,不得不提我的家鄉。

? ? ? 我出生在內蒙,茶是伴隨我長大的。只是不同于潮汕或武夷的茶人。茶對于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是生活必須品。沒有細膩的小杯,更沒有豐富的品相。更多的是在爐火上一個大茶杯里泡著半杯的黑磚,那磚多半是用菜刀或剁肉的刀背分成小塊。還有就是伴著奶、黃油和鹽熬制很久的奶茶。之后有上茶課的時候,有人很堅決嫌棄著這種粗老茶品,不再喝第二杯來表明自己品味的高檔次時。我內心里是不舍得的,因為這是兒時的陪伴,即便它再卑微,也會珍視它的存在。

? ? ? 隨著家庭的需要,我和我的伙伴一起做公益基金會的一些項目。其中涉及傳統文化的傳播,當然會有茶的部分。我們在北京的某些中小學普及茶的知識,通過習茶培養良好的素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今年9月來到茶家。雖然老師那時候身體狀況不好,看得出堅持上課很辛苦,但是她的真誠分享,感動了我們那一期的學生。至于我,太多的顛覆,從第一節課就開始了。老師說茶人不怕死,第一泡茶湯可以喝。至今我還在實驗著這個理論。太多茶圈的專業人士的時候教如何“洗茶”,如何刮沫。李老師讓我們和茶真誠面對,毫無保留讓茶湯呈現在面前。我和幾個懂佛法不懂茶的“外人”討論如何泡茶好喝。他們聽完我說的,都佩服李老師這樣誠懇,教茶毫無保留,茶湯真實呈現。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當然,在學習當中感觸不止于此。

? ? ? 至今,我還是一個剛剛打開茶界一扇門的初學者。慶幸的是這個時代,能夠遇到如此多真誠的愛茶人。茶給我們帶來了不僅是物質上的饋贈,還有更多精神的獲得,美的體驗。不同的人都可以得到屬于自己的領悟,但愿能夠執著、真誠、認真、堅持地守護著一杯茶。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