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簡書,緣于一次幸福的閱讀體驗。
? 我是一個單身男子,離開家鄉在外生活十幾年了。求學的時候寒暑假回去,工作后就只有過年回去,最近兩年才稍多幾次。沒有家的關愛,打拼的日子總有些孤獨。
? 米多媽媽是我的同事,一位有了兩個女兒的年輕媽媽。她把米多爸爸的文章發表在簡書上并分享了朋友圈。那是為他們女兒生日寫的,充滿溫情、幸福與慈愛。
? 走進米多媽媽的分享,讓我也感同身受的沐浴在家的幸福陽光里,為之感動。這個幸福的閱讀體驗,讓我有機會走進簡書,與之結緣。
? 在簡書,因為興趣、親近和認同。
? 如今社交媒體日新月異,視頻、微博、微信、各種公眾號、各色直播,不勝枚舉,為我們提供娛樂的同時也在消耗我們的時間。我們為何會選擇在簡書停留?
? 原因之一,我喜歡閱讀和寫作,天生的喜歡。
? 更重要的,這里有一群平凡真誠的人,給人親近感。這里沒有污言穢語、漫天廣告,沒有惡意炒作、互相抨擊,也沒有銅臭味。甚至可以說,這里代表了人們最普世的生活和善良。
? 當你瀏覽這里的文章,你會發現這里有一群人,他們愿意安靜的閱讀,認真的評論,字斟句酌的寫作,真誠的回應別人的品評和建議。他們愿意敞開自己去分享,愿意用文字去記錄生活和思考,也渴望通過正能量被認可。
? 一群真誠的人,分享最真切、最親近、最平凡的生活、感受、看法或故事。圣賢的文字可以作為方向指引和信念源泉,然而平凡人才讓人更真切的觸摸到生活和世界,他們沒有被賦予人格上的理想化,更沒有被神話,他們的只言片語對你的生活更有實際意義和啟發性。
? 愿簡書,能夠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的平臺,尊重正能量的平臺。成為智慧的土壤,不辜負這個時代每一顆善良的種子。去迎接一個心靈時代的回歸。
? 這是一個鼓勵自私的時代,偏物質化,精神虛無,社會浮躁。催生一系列快餐式的,片段的,離散的,甚至低俗的媒體工具。人們每天瀏覽到筋疲力盡,毫無所得而昏昏沉沉的睡去。可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 人們對于金錢的崇拜近乎瘋狂,股市、樓市,各種小額借貸甚至竟然裸貸,以及網紅世界不一而足。尤其以快餐視聽方式存在的網絡直播,你難以想象一個人吃東西或者用言語互相攻擊或者不知所云的喊麥,竟然可以引來幾萬幾十萬人圍觀消費,而且是非理性的瘋狂消費,所謂的粉絲為他們共同鑄就的“有錢人理想”而歡呼雀躍,來滿足存在感,麻醉孤獨感,慰藉對現實的無力感。更可惜的,這里面充斥著大量的年輕一代,在人格養成的初期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很大的沖擊。
? 我相信有20%的人無論時代如何,他們這一生都不會走向審美下流,還有20%的人無論什么時代,他們這一世也走不進審美高尚,而另外60%則屬于觀望者,哪里熱鬧就涌向哪里,他們是決定潮流的關鍵群體。所有人共同創造著歷史。然而就目前來看,那后20%的人明顯處于上風。
? 我們無益去追根溯源,分析或者批判這種現象產生的歷史、時代或人性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改變它,不問可不可能,但問應不應該。
? 愿簡書化作一雙眼睛,帶你走進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走進蕓蕓眾生的思辨,走進每個有緣人的內心世界。
? 通過閱讀,我們打開自己,獲得影響;通過寫作,我們展現自己,渴望分享。
? 我們在這里捕捉靈感,萃取生活的美,傳播人間的陽光,開發無盡的智慧,提升靈魂的高度。
? 創作是分享、是總結,是反思,更是承諾。是行動前的誓言,行動后的確認。是生活片段和經驗的系統整合。是力量的培養和積蓄。通過反思去偽存真,積蓄力量,培養香象渡河截流而過的勇毅,在這個時代與天地人奮斗不息。
? 理想和熱愛應該是非功利的,而且是最深刻的幸福體驗。人生中總要有一些但求付出不問回報的事情。正如孔子所言:世人皆說夫子很苦,可誰能體驗夫子心中的快樂。愿在這里停留的人們,遵從自己的內心,認為對的事情,就默默的去做,用實際行動去創作、去傳播,去影響。不問能不能成,但問應不應該。堅持是到達的唯一方法,也是衡量愿望真實與否的重要標尺。
? 簡者,源于翠竹;書者,始于刀筆。簡書,代表一種風骨,一顆匠心,一份真誠,一片熱忱。為了一個氣正風清的幸福世界,用真誠去迎接每一個渴望提升的人,用智慧去引導世道人心—這個社會的審美和追求方向。
? 祝福簡書,愿她可以成為孕育大師的土壤,盛放出影響時代的心靈之花!而這一切,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