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非致死性病毒,寨卡病毒為何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截至2016年2月25日,我國大陸確診5例輸入性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病例。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上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認為,短時間內寨卡病毒可能會傳到上海。這或許意味著今后寨卡病毒有可能在全國范圍內爆發。
從去年5月份開始,寨卡病毒就開始在南美洲各國流行。當時,國外的網站開始對此進行報道,然而并未引起全球的廣泛重視。之后當病毒在世界其他地區出現輸入性病例時,才引起了各國衛生組織機構的重視。
作為一種非致死性病毒,寨卡病毒為何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寨卡病毒禍害后代
能夠讓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控中心(CDC)大動干戈的病毒絕不簡單。在本次由巴西開始的寨卡病毒大爆發中發現的最大隱患就是小頭畸形兒。自去年5月至今年1月的8個月間,共有4000多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分娩了小頭畸形兒,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的聯系。
近日,斯洛文尼亞科學家在對一名曾在巴西疫區工作,后回國的孕婦產檢時發現小頭畸形、腦部發育異常的胎兒。孕婦要求終止妊娠后,將引產的小頭畸形胎兒送去尸檢后發現,在胎兒腦部出現大量寨卡病毒顆粒,其他的相關病毒檢查皆為陰性。
該案例首次證實了寨卡病毒的高度嗜神經性,以及與小頭畸形兒的直接聯系。小頭畸形兒其他器官功能并無異常,但是大腦存在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受損,可出現智力障礙、肌力異常、癲癇等神經系統異常。如果大規模爆發,眾多小頭畸形兒將給醫療機構帶來巨大壓力,現在巴西的社會醫療體系就因大量小頭畸形兒的出生不堪重負。
后患無窮的登革熱近親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烏干達恒河猴體內發現,和臭名昭著的流行性乙腦病毒、登革熱病毒、黃熱病毒等都是黃病毒屬的近親,是一種主要通過蚊蟲傳播的蟲媒病毒。然而,隨著本次大規模爆發的蔓延,越來越多的病例提示病毒不僅可以通過蚊蟲叮咬傳播,還能通過性接觸途徑、血液途徑、經胎盤的母嬰途徑傳播,和艾滋病病毒HIV的傳播途徑非常類似。
和它的近親們產生強烈的感染癥狀不同,寨卡病毒的感染癥狀比較輕微,以發熱、關節疼痛、斑丘樣皮疹和結膜炎為主,偶爾有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有報道稱感染可能會造成神經和自體免疫性疾病(吉蘭-巴雷綜合征)。由于癥狀大多溫和,通常在一周左右消失,更何況所有感染者中只有20%有癥狀,因此爆發之初并未受到足夠關注。
WHO擔心的不僅僅是寨卡病毒對后代的影響,由于寨卡病毒的隱匿性強,有80%的感染者并無癥狀,也就是病毒攜帶者,極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因此遏制寨卡病毒的進一步傳播顯得尤為重要。
遏制傳播光靠滅蚊還不夠!
在許多媒體宣傳的寨卡病毒預防措施中,幾乎都是防蚊和滅蚊。的確,防蚊和滅蚊是預防寨卡病毒最主要的方法,但是事情絕沒有這么簡單。
許多公眾甚至許多醫生認為,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只要癥狀消失,就是治愈了。這絕對是災難性的誤區。因為病毒攜帶者(感染病毒但無癥狀)的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尿液等體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顆粒,這些病毒顆粒都具有傳染性。即使是經過治療的寨卡病毒感染者,其體內的病毒顆粒也不可能清除。也就是說,在沒有特效藥物和疫苗的現在,寨卡病毒感染是不可治愈的!
有些專家建議近期到疫情發生地區旅行的公民回來后,如果出現類似寨卡病毒感染癥狀應該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相關旅行史。但是這里有一個嚴重的漏洞,就是還有80%的病毒攜帶者,他們并沒有癥狀,他們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傳染給他人。
美國CDC學者曾建議巴西2016年奧運會推遲甚至易地舉辦就是為了防止大量人群進入疫區,然后通過奧運會這世界最大的聚集活動之一將病毒傳播至全球。這不是聳人聽聞,美國CDC曾支持過一款名為《瘟疫公司》的游戲(幾年前還挺火的),該游戲中就有通過奧運會將病原體傳播至全世界的劇情。因此不僅僅是防蚊滅蚊、控制有癥狀的病毒感染者,識別大量無癥狀的病毒攜帶者并防止其傳播給他人才是重點和難點。
雖然我國大陸現在只報告了5例確診病例,但都是有明顯癥狀的病毒感染者,然而有多少病毒攜帶者已經進入了中國?中國是否會重現13年前的景象?筆者不禁后背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