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無數次聽到類似在大城市生活壓力那么大,但還是有那么多人選擇留下來。是啊,究竟是怎樣的魔力,讓那么多人矛盾地在大城市里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有人說,大城市便捷,想買什么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幾乎都有;有人說大城市機會多,選擇多,更容易實現自我價值;有人說,大城市包容萬象,深處其中的孤獨感也著實有著獨特的魅力……
這是我來上海的第七個年頭了,想當初是因為沒有任何方向,恰好表妹在就過來了。小時候的記憶里,這座大都市一直都是夢幻般的存在。它住在我的幻想里,仿佛只可遠觀,它神秘而嫵媚、多姿又絢爛。那時候看著表妹在東方明珠塔前的照片,很是羨慕,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是否會有幸親臨這座城市,它在我幼時的記憶里是那么的遙遠。
真正跨入上海,真正在此度日,才明白它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相反,我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群,他們在這里書寫著屬于他們的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生,小到街頭巷尾的小商販,大到上不封頂的社會各階層領袖人物。它真的是胸懷寬廣,包羅萬象,可以“縱容”你在這里肆意發揮,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它也真的是一座接地氣的城市,除了它的繁華和魅力,你依然可以在某個區的某條街道里弄感受到,它的樸實。
在沒有成立家庭前,我甚至都沒覺得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座大都市有多大的壓力,無非朝九晚六,談談戀愛,逛逛街,掙的錢是剛夠花,但真的沒有切身體會到那種帶有壓迫感的壓力。總聽一些略微年長,成了家的同事說著壓力好大,小孩上學要買學區房,要辦積分居住證,要怎樣怎樣。大家好像都在為孩子上學,為自己如何拿到上海戶口在拼命努力著,又深感吃力。申請落滬的材料被退了一次又一次,為了120的積分再次去上學考文憑、考各種證,甚至有的想通過先離婚再找個上海戶口的假結婚什么的都有。那時候我聽著覺得很不可思議,作為旁觀者真的是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真正去理解他們的不容易。
直到今天早上,單位的同事跟我說咱們小區很多沒有產證沒有積分居住證的小孩沒報上幼兒園都送到鎮上一個小的只有一個班的私立幼兒園去了。我才真的有了那么一種緊迫感,雖然嘴上說著沒那么夸張,我們明年上小區對面的幼兒園應該沒什么問題的,但內心深處是確確實實開始有點擔憂,想未雨綢繆下。雖然有產證有積分居住證,但是那么多生源,招生分那么多檔次逐一條件往下錄取,誰知道明年會是怎樣一番激烈競爭。本地人,已經成功落滬的新上海人,有產證有積分……一圈圈輪下來,也不知道是否會好運。我突然就覺得,這真的是個拼爹媽的時代,如果父母沒有能力,孩子的教育就很有可能落后于他人。首先就是沒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接著你所接觸的人群也會影響到你以后的人生。而這一切的初始狀態,都取決于父母的學歷(技能)和經濟能力,不是嗎?同時還會深刻意識到,按照我們目前的情況在老家可以輕松上很好的學校,接受很好的教育,但是在這里,我們的經濟決定我們只能在遠郊買房,在還是農村狀態的鎮上掙破頭皮搶上一所唯一公辦的幼兒園。
孩子的教育,日常的生活開銷,朋友間的聚會往來,同事間的人情世故等等,這些全部攤開在你面前時,你會發現,是的,在大城市生活需要勇氣,比壓力更可怕的是你的突然灰了心。幸好,
我還沒有。
我問自己,為什么留在了這里?大概是因為時間久了,習慣了這里的一切。放不下這座城市帶給我的便捷、帶給我的機會和未來無數的可能吧。
那么你呢?是什么一直在支撐你倔強地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