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不得不說,這樣的題目很大,以今人之觀點評價古人之制度政治,著實不易,過于客觀,容易忽視時代背景而大而化之,過于主觀,容易角色帶入而忽視其歷史價值。兩千多年的歷史傳統,一本書,一個人自是無法到位的,但錢穆先生講的很好,對歷史的看法也算是站在了歷史的角度上。
若用一句話,高度概括中國歷代政治,自不必說,定會想到,中央集權的逐步加深,相權減弱,地方權力減弱。然而,一味地講封建專制,有點籠統了,也有點忽視了各個朝代本身,漢以前先不說,畢竟一是史料記載有限,二是政局太過動亂,軍閥諸侯混戰,很難有什么治國之策,一味地想著吞并與統一,雖說有制度的革新,但是,畢竟還是不太成體系。自漢以來,我們還是經歷了幾個大一統的朝代,每個朝代都有著近百年的歷史,也算是政局穩定下來了。然而,我們又自然會發現,即便一個再繁榮富強的朝代,也不過百年,這就是政治的輪回了。從建國到繁榮,而后,免不了的要低落,這還是因為世襲制,即便一個朝代再如何開明,能當皇帝的也還是皇室家族中人,所以,免不了,會有幾個年代,后繼無人,江山落入了昏庸之人之手,即便前代積攢了再多的東西,也無濟于事,還有就是,因為開過皇帝的功勛太過多了,自然會使后代無施展之地,而在安逸穩定中會走向疲態,走向軟弱,這是無法避免的。
回看歷史,更多的是總結,而不是批判,歷史縱然有錯,但我們斷不能以今人之己見而妄自斷言歷史之得失。我們很多人對歷史會有偏見,會有誤解,這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深入了解歷史,很多人只是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罷了,對于歷史,既沒有明顯的觀點,也沒有明顯的價值取向,只是如今的社會怎么看,怎么提倡,我們便順應潮流,這是很多人對歷史的態度。本身無可厚非,因為,我們不能要求人人都對歷史感興趣,都能去研究歷史,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引導別人的歷史觀。歷史永遠說不完,而且,我們知道了解的歷史也未必舊時歷史真相,歷史是過去,而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所有關于歷史的東西,其實都有歷史的后人的自己的觀點,所以,同樣的,歷史也沒有什么是非對錯,所謂的大是大非,也只是基于后人的立場和階級給定的一個是非的尺度,所以我們才對很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是非判斷。但我覺得,雖然我們不必過度推敲歷史,但對于整體的趨勢和走向,還是必須有個了解的。經濟制度也好,軍事制度也好,考試制度也好,政治制度也好,其實,歷史前朝留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很多,啟示也很多??v觀時間推移,我們也能感覺到歷史的進步。
錢穆先生的有一個觀點令我感觸很深,他說,我們很早就已經不是封建社會了,這樣的觀點,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算是聞所未聞,但也不會覺得很突兀,很莫名其妙,其實仔細想來,我們的制度其實真的并非所謂的封建,只是因為有個皇帝,有個皇室,還有晚清時期那些個所謂的反封建的運動,使我們對于民國前期的歷史多有一種封建的印象。其實,我們除了有個所謂的皇室外,民主的成分還是很多的,皇帝也不能只手遮天,他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到百官的監督,況且以前還有那些個反叛活動,皇帝的江山要想坐穩,不可能會有什么淫威來威懾百官,一人做主。而且,很多時候,我們的政治制度還是很光明的,選官制度,考試制度的步步完善,使得權力范圍的擴大,也能很好的保障每個人的權利,只是或許我們如今看大聽到的都是古代官場的黑暗腐敗,所以一竿子打死,認為官場一以貫之是黑暗的,是受上級官吏操控的,這其實是不盡然的,科舉考試那么多,舞弊的畢竟還是少數,況且官場那么多人,真正靠著關系上位的也還是少數。即便在今天,所謂的不公平的現象還會存在,但我們大多也只是埋怨罷了,畢竟這種現象還真是少數,所以,換到古代,我們也不能因為幾個腐敗之輩而將古代的官場全認為是腐朽的??v觀歷史,還是有很多有才有志的貧苦書生靠著科舉登上了政治舞臺。而政治舞臺上的爾虞我詐這種亙古不變的適者生存的法則,縱然有錯,可其在今天的社會中仍然存在,我們還是要反腐,那么,在古代,它存在,有什么無法原諒的呢?
我很贊同錢穆先生對于封建的看法,對于政治的看法,我們不能一味地以今人之觀點來評判古代的制度措施,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里的尺度,縱使不說,其實都明白,都是以自己的理想社會為尺度來衡量的,在今時今日的社會,尚且不能做到每個人都心滿意足,也只是在比較中找到滿足感,那么何苦又刻薄的諷刺歷史呢?拋開封建的成見來看待古代,來正視歷史,其實,很多地方,有比今天的我們還做得好的,如今的很多制度,也不過是歷史的演變罷了。
近現代史的開始,是我們開始向西方學習,然而,在近代屈辱的影響下,崇洋媚外的觀念其實根植于很多人的內心深處。的確,是因為封建制度使我們淪陷,但是,也不能因為通過學習西方制度我們復興了就開始排斥歷史,崇尚西方。要知道,我們的歷史傳統是很多西方國家所沒有的,我們有歷史底蘊,而不是戰爭的硝煙和暴戾的資本撐起來的國度,我們應當對歷史有自信,也有自豪,要不然,曾經的泱泱華夏何以屹立于世界。我們的落后,是某一方面的制度問題,還有執政者的因素在,并不是整個制度出了問題。所以,不能片面的認為是西方制度解救了我們,應當是國人的覺醒意識到了制度存在問題,才有了救贖。不然單看西方制度,還是最終也沒能完全解救我們,我們還是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了自我救贖。
關于歷史,其實有很多話可以說,我覺得,對待歷史,最重要的是能有對歷史的個人判斷與價值,有自己的思想和認同感。不至于墻頭草,兩邊倒,也不至于一無所知。正視歷史,感悟歷史,是我們能做的,也是我們要做的。如是,歷史才能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