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一號線

我決定把北京地鐵都說一遍。

先說一號線吧,畢竟歷史久遠了。一號線大家都知道,穿過天安門,是中國最早建設開通的地鐵線路。可是我也是剛才才知道,一號線在1981年9月15日就正式對外開放。距今已經有三十幾年了。因為在我印象中,上海第一條地鐵是在90年代中期才開通的,北京一號線開的這么早確實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據說當初一號線首先是有著軍事戰略防備、防空的目的。

老北京地鐵

我們也就不說地鐵的建造史了,著重說一下地鐵各站的歷史淵源。

蘋果園站:相傳明朝的時候,有柳姓太監為了出宮后有落腳之處,便拿出全部積蓄在此購置百余畝土地,并雇人種植了梨、桃、蘋果、杏等果木,因位于京城之西,當初稱西果園。也許是因為水土的關系,所種植的果木以蘋果樹的長勢和收成最好,而其他果樹卻很少見收成,后來就將收成不好的果木砍掉,都種上了蘋果樹,于是西果園也就被改成了蘋果園。數百年后,這一帶的蘋果園逐漸消失,變為農田,但依然以蘋果園而稱。

古城路:即古城大街。位于石景山區中部。南起石景山路,北接楊莊大街。因該路西鄰原古城村(今名老古城)得名。據傳,村東原有座老爺廟,廟前有兩棵粗大的白皮松,長勢堪稱奇絕,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古老的城門,古城村由此得名。

八角游樂園:八角游樂園即石景山游樂園。該園建于1986年,占地26.7萬平方米。園內共有20多項大型游樂設施,主要有旋轉木馬瘋狂老鼠、童活列車,高空觀光車、過山車,賽車、海盜船、碰碰船、勇敢者轉盤及水上樂園等等,內容豐富、活動刺激,令人其樂無窮,?流連忘返。

八寶山:八寶山由東西兩座山峰構成,最高點海拔一百零三米,因產八種黏土礦物而得名。即:紅土、耐火土、青灰、黃漿、白土、馬牙石(方解石)、沙石、板石。

玉泉路:位于永定路之西,辟于日偽時期(1939),五十年代改建。因其北端與玉泉山遙遙相望,故而名之。

五棵松:因樹得名。五棵松路與復興路相交處原是清提督邵英墓地。墓內有五棵古松,周圍泛稱五棵松。

萬壽路:位于海淀區西南部。北起阜成路,南至豐臺區蓮花河。因塔而稱。萬壽路北端是阜成路,阜成路北側有明代的慈壽寺,寺內有塔曰永安萬壽塔。明神宗圣母慈圣皇太后于萬歷四年(1576)建。后廢棄,僅剩孤塔,簡稱萬壽塔,俗稱八里莊塔。萬壽路即由此而稱。

公主墳:位于復興路與三環交會處,1965年修地鐵時才將遺骸遷出墳墓平毀,現為街心公園。這里埋葬了兩位公主,一位是清嘉慶帝三女兒莊敬和頤公主,另一位是嘉慶帝的女兒莊靜固倫公主。二人都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去世。這或許是二位公主葬于一處的原因。二人寶頂東西并列,坐北朝南。東邊是三女兒莊敬,西邊的是四女兒莊舒。這里村子原叫王佐村,清末改名苑家村,是北京最著名的公主墳。

軍事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全稱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于復興門外復興路9號,是以軍事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建于1959年,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館舍建筑呈山字型,中央部分有七層,兩側為四層,是北京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木樨地:舊為菜地,系白云觀廟產。以產黃花菜聞名。黃花菜即金針菜,可食,色澤金黃如桂花。桂花又稱木樨,故以此稱之。

南禮士路:南禮士路早在金元時代就是一條官道。明代建都北京以后,建立了月壇。按照舊時的規矩,通向壇門的主道,稱為神路,或或神路街,或稱禮神路。今南禮士路即當年通往月壇的主路,明代稱禮神街,清代稱光恒街。又:北京舊時的交通運輸事業落后,騾、馬、驢、駱駝等畜力是主要的運輸工具,因此北京有騾馬市等。今禮士路北口,有驢市,稱驢市口。1911年以后,驢市雅化為禮士,此路位于驢市之南,故名南禮士路。

復興門:民國二十八年(1939)于邱祖胡同、臥佛寺街西口左近始辟城門,初名長安門。并無門樓,只是豁口。抗戰后,長安門改稱復興門,寓國家復興之意。

西單:因南端有單牌樓,故名。牌樓額題“瞻云”,稱瞻云坊。因牌樓在皇城之西,故習慣稱西單牌樓,簡稱西單,與東單相對。《故都變遷紀略》卷六載:“西單牌樓民國十二年(1923)拆毀。”

天安門西:因位置在天安門以西而得名。天安門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l7年)。原名承天門,以示皇帝“承天啟運,受命于天”。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改稱天安門.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明、清時,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高為33. 87米;1970年翻建后高達34.7米。它造型典雅,是我國傳統建筑藝術的代表作。

天安門東:因位置在天安門以東而得名。

王府井:名稱來源于“王府”與“井”二者。王府:明永樂十五年(1417)在此街東側修建的十王府;井:過去此地有一甜水井。1998年王府井大街改造施工中曾掘出一口古井,據一些專家考證,這口井的位置和繪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乾隆京城全圖》中標出的井的位置完全一致。為保護這一古跡,特在井口制一龍飾井蓋,使之成為王府井大街一景。

東單:明代,東單北大街南端建有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檐下施如意斗拱,坊額書“景星”二字,稱單牌樓,又因位于皇城天安門之東而稱東單牌樓,簡稱東單,與西單牌樓遙相對稱。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毀于兵火。

建國門:民國二十八年(1939),日本人占領北平,為興建東郊的所謂工業區和西郊的“新北京”,在現建國門和復興門的地方拆除了一段城墻成為豁口,當時并未顧及城門的建設,僅僅安裝了簡易的鐵欄桿(一說鐵門)。四十年代初,日偽當局曾擬議過新開豁口城門的名稱,初定東豁口名“啟明”,寓意“旭日啟明”之意,但人們仍然叫這兩處豁口為“豁子”。民國三十四年(1945)11月,改啟明為建國門,但仍沒有建正規城門。1969年興建地鐵時拆除建國門,1977年在原址上建立交橋。

永安里:位于朝陽區西部。永安東里、永安西里、永安南里統稱為永安里。五十年代命名,取永遠安居之意。需要區別北京永安里與杭州,中山的永安里。

國貿:這就沒什么異議里,因為其位于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國貿橋下方,國貿全稱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始建于1985年,1990年8月30日全面開業,地處北京商務中心區的核心地段,占地12公頃,是眾多跨國公司和商社進駐北京的首選之地。

大望路:即西大望路,北起朝陽路,南至松榆南路。民國三十六年(1947)北平市圖,已有其稱,時稱西大旺路,據說因早年間附近有旺姓人家居住而得地名,后來演變為西大望路。如今大望路周邊已是CBD核心地區。

四惠:。“四惠”是北京地區最年輕的地名之一,只有近十年的歷史。四惠來源于“四惠橋”,因該橋位于四環且比鄰通惠河,取“四環路”的“四”字和“通惠河”的“惠”字,得名“四惠橋”。兼有"惠及四方"的意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