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人就是一群瘋子

下午5:30。我按下手機軟件的暫停鍵,收起耳機,走近了小城錦州一間臨街的酒店。

今晚,我的跑步“徒弟”請我吃飯。

強哥,號稱是我的“徒弟”,其實是我的高中同學,非常熱情豪爽且重情誼的一個人。當年我從錦州這座小城考入北京的一所高校,畢業后又直接去了廣東工作。但是因為父母和哥哥仍在這里生活,時常回來探親。而每次回來探親,幾乎必定是強哥組織同學們一起聚會。這次我借著在北京進修的空隙回家探親,他得知以后,又堅持要安排聚會請吃飯。我推說回家時間短,要多陪陪父母,結果他一句:“你是我跑步的師傅,你不打算檢驗一下徒弟跑步幾個月的成果嗎?”。“知師莫如徒”啊,他真是抓住了我的軟肋呢!這個理由對我而言,太有誘惑力啦!

落座沒多久,就見強哥大步流星地從包間外走進來。一如既往的精神抖擻,但明顯比我半年前見他時面色紅潤了很多。一見面,就急不可待地向我“匯報”跑步給他帶來的變化。他說,最直接的兩個變化是:第一,跑步以后,他的手腳不再像以前一樣冰涼了;第二,跑步以后,他的酒量大了、酒后恢復的時間縮短了。我聽了不禁啞然:如果是跑步是為了喝更多的酒,似乎完全違背了我鼓動他跑步的初衷啊!然后,他又說:“雪梅,你不知道,我們單位的人都覺得我瘋了。自從我參加了你推薦的那個“百人百天”線上的跑團活動以后,為了完成每天的跑量,大熱天的,我會趁著中午休息的時間去跑步;如果晚上有應酬,我會下班后直接跑步過去;然后我現在每天的標配裝扮就是運動服加運動鞋。“說著,他抬起腳,向我展示他腳上那雙炫酷的藍色亞瑟士,”你看,鞋子也是你推薦的品牌呢。“

我微笑地看著他,聽著他滔滔不絕地講著。內心的喜悅猶如湖面的漣漪,一波又一波地在心底涌開。想起幾個月前,他在微信上半信半疑地問我:“我想參加你推薦的那個百人白天線上跑團活動,要交費,該不是騙人的吧?……我現在的速度很慢,參加這個活動應該夠資格吧?……“,那個時候的他,還是一個對跑步有著渴望、卻又畏懼的人。一眨眼,就變成了眼前這個三句話不離跑步、一談到跑步就幾乎口若懸河的人。

可是,我是那么理解他。2014年6月份到現在,擁有兩年三個月跑齡的我,太明白他現在的感受了。這幾乎是每一個跑者走過的經典“路線”——從懷疑開始,經歷開始階段的各種新奇,到習慣養成階段的各種痛苦和堅持,再到習慣形成后的自然而然,最后到把跑步變成自己生命一部分的癡迷……再向前一步,他就會像我一樣,變成跑步的傳教士,瘋狂地向身邊的人“傳教”。一旦進入這個階段,跑步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信仰了。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這種信仰給自己帶來的變化是切實可見的,體重的減輕、身材的積極變化不過最表層的,更多的是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層面的轉變。強哥說,他跑步以后,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再打麻將了,應酬能少則少。是的,我自己也一樣,愛上跑步就像推倒了人生的一顆多米諾骨牌,產生的是連鎖反應。我經常想,如果不是愛上跑步,我不會去考雅思,不會去跟教練健身,不會到北京參加美國法項目的學習……而如果沒有這些經歷,我可能也不會遇到那么奇妙的人,進入一個又一個奇妙的圈子。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中,這種現象被稱為“keystone habit”現象。一旦開啟這個根本習慣,會使自己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是,對于不信仰的人來說,跑者的這種瘋狂和癡迷,是難以理解的。因此,在不跑步的人眼里,信仰跑步的人,絕對是一群瘋子。想想看,也是。清晨或夜晚,酷暑或寒冬,雨天或雪天,看著他們悶頭在馬路上、公園里、跑步機上瘋跑;為了完成自己給自己定下的跑量,會不顧一切地抓住一切時間和機會把跑量補回來;至于那些跑馬的,就更加是瘋子中的極品:擠破腦袋、花錢參賽,就為了在42.195公里的路途上,狠狠地虐自己一回。

“只要出發,就能到達”。這話,是帶領我走上跑步道路的澤宇說的。

“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只是一個開始”。這話,是我的健身教練說的。

“我在跟跑步談戀愛”。這話,是強哥今晚聚會時說的。

表述可能各有不同,但含義卻并無二致。從不愛跑步到變成一個跑步的瘋子,也許只有一步之遙。而這一步,必須得你自己邁出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