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母親節(jié),我買了個蛋糕,我想回家告訴她,節(jié)日快樂。
我的父母是很傳統(tǒng)的父母,從小,我爸媽是沒有怎么陪我的,他們平時要工作,不會管我,即使不工作的時候,也是跟著親戚朋友聊他們的事情,從來不管孩子的想法,不懂得去聽孩子的聲音。
在我的印象里,我媽是一個性子很急的人,她性格急躁,固執(zhí),聽不見別人的聲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只有自己是對的,即使自己說過一些很過分的話,她也從來不記得,只記得別人做的不好的地方,卻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問題。
小的時候,也會生氣,也會問自己,為什么我的媽媽是這樣的,為什么好像從來都不知道愛是什么。慢慢的,我長大了,開始學(xué)著從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慢慢的我也能從日常中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她現(xiàn)在脾氣依然很急躁,但會在我睡著之后幫我蓋上被子,說話依舊快人快語毫無顧慮,但在身邊人需要幫助時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我想,我是不了解她的,就像她也不懂我一樣,不是不想了解,而是童年時沒有相處陪伴的時光,以至于現(xiàn)在給我相處的時間,我不知道要干嘛,不是陪伴不重要,而是會不知所措。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一樣,都是如此。
父母也是一樣,他們不知道孩子喜歡什么,孩子也不知道他們喜歡什么,陪伴最簡單的就是會有對話,陪伴不是守靈,不是孩子在那,我就守著他,也不是兩人大眼瞪小眼,更不是相坐一起卻在各自玩手機(jī),而是聊天。它讓我們有一個培養(yǎng)感情的時間,感情是不可能從天而降的,明天我們要成為一個父愛如山的人,他就有了,感情沒有捷徑的。
陪伴、聊天,也是讓孩子了解父母的一個方式。我沒有他們年輕時候的概念,之前,在微博上有一個活動,叫一張老照片致敬爸媽的青春,那時候我也去找了我爸媽年輕時的照片,我才真正的正眼見到了他們年輕時的樣子,我現(xiàn)在回頭看,我只知道我爸嚴(yán)肅的樣子,我媽急躁的樣子,他們可能性格跟我們沒有那么符合,因?yàn)槲覀儧]有了解過他們,我們不知道他們年輕時的所經(jīng)所歷。
(照片取自微博:一張老照片致敬爸媽的青春)
陪伴不只是救孩子,也救父母,它讓孩子跟父母有時間可以了解,孩子可以知道爸爸媽媽年輕時候的樣子,不然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爸爸媽媽年輕時候的樣子,他英氣風(fēng)發(fā)的樣子,她最精彩的樣子我們沒有看過,都看老的那一面,這很無趣,也許,我們能好好坐下來,平平靜靜的聊天,聽聽爸爸媽媽過去的故事。
這段時間,有部很火的電視劇叫《都挺好》很多人都在看,如果,你問我,最氣里面的誰?你以為我會說“蘇大強(qiáng)”嗎? 錯!是那些沒有看《都挺好》的人,他們沒有看,他們問演到哪里了,我怎么告訴你演到哪里了?你沒有看,你知道他真的各種作嗎?可是,難道他的作就沒有原因嗎?在他患了老年癡呆癥后,一直記著要給女兒買練習(xí)冊,難道就不是愛了嗎?
父母的人生,就像一部連續(xù)劇,甚至比連續(xù)劇更糟糕,連續(xù)劇你沒看,我們可以補(bǔ),補(bǔ)回了劇情,我們還可以一起聊一聊,但是父母的人生是補(bǔ)不回的,我媽今年51了,她的人生已經(jīng)播完了50集,從第一集到第28集,我不知道,因?yàn)闆]有經(jīng)歷過,從29集至51集,我不看,就永遠(yuǎn)也看不了了,但是理論上,能從頭到尾看孩子人生的唯一觀眾是誰,是父母,這一輩子,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朋友伴侶都是中間加入的,我的一生,除了我自己知道以外,我的父母會知道,父母也是一樣,他們的前半生我們看不到或者說是沒有認(rèn)真看,就真的補(bǔ)不回來了。
最后,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我不會錯過你的后半生,也請你不要錯過我的前半生,我們有情有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