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單身狗,試問最怕的是什么?過節!情人節、元宵節、七夕情人節、春節......
都說在外覓食的孩紙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是對遠方的親人又愛又怕,還不是為了一件事被鬧的。想當年我也是人見人愛、花見花敗的青春美少女一枚,何至落魄至此,要不是......
在同齡里邊我應該算是比較晚熟的那一種,高一,許多妹子都已經曲線玲瓏的時候,我還是一馬平川,連內衣都省了,直接穿個小背心就搞定。所以,直到高考前的三個月,我才收到我人生中的第一封情書,文末還特別叮囑:別多想,好好學習。
能不多想嗎?我激動啊,像揣了個燙手山芋似地回到家,將情書呈到兩老面前??晌腋吖懒怂麄兊某惺苣芰?,沉默片刻之后,爸爸像是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女兒長大了,一臉深沉;媽媽開始擔憂地各種盤問,我其實想說“我只是不知道如何拒絕而已”。
結果可想而知,變成了我的高考動員會?;叵脒@段夭折在襁褓中的初戀,主要原因還是對方不是我喜歡的菜吧。
終于熬過了高考,上了一所外地的大學。離別前總少不了促膝長談,結論就是大學要以學業為重,戀愛什么的什么時候都可以談,你現在在外地如果談個外地的男朋友,嫁的老遠可怎么好,我們就你一個女兒。我對未來大學生活的各種幻想瞬間灰暗了許多,誰讓我是個孝順的孩子。
雖然謹記組織的訓言,但是沒有在大學談過戀愛,怎么能說自己上過大學呢。所以,瞞著兩老,談了一場不痛不癢的異地戀,最后以分手寥寥收場。
畢業了,為了生活各種奔波,誰有心思找男朋友呢。而且愛情這種東西,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沒有兩情相悅,還不如沒有。
兩老見我許久不見動靜,便明里暗里地旁敲側擊,希望可以探出個女婿出來。在與媽媽談心的結尾,總會插播這樣的劇情“隔壁小區的那個小娜,就是跟你一起畢業的那個啊,都要做媽媽了”,果然逃不過隔壁家孩子的魔咒,我只能挫敗地說“老媽,我才畢業半年好嗎”。
有一天,回老家陪年邁的奶奶在村里散步,奶奶突然說“妹子,你怎么還不結婚呢?”,那年我芳齡18,突然秒懂父母為何如此著急了。
配合的結果就是相親,我并不反感這種刻意的安排,說不準就一見鐘情了呢?可是,相過親的朋友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不是我看不上對方,就是對方看不上我,總之就是看不對眼,那些通過相親一見鐘情的故事基本上都只是存在故事里。
相親多了,情緒總有低落的時候,媽媽安慰道“別著急,慢慢找總會有合適的”。我的親娘,我哪里著急了,是你們著急好嗎。
又是一年七夕乞巧時,我的男朋友你在哪里?為了給父母給社保給自己的一個交代,下面插播一則廣告:
性別女,芳齡二七,我錯過了早戀,錯過了初戀,只為等到你
現征男友一名,有意者請留言
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