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溝通嗎? 0413 晨讀 丹丹

漫畫家幾米說:“兩個人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如果溝通情緒不對,那內容就會扭曲了,所以溝通內容之前,情緒層面一定要梳理好,不然誤會就會越來越深。

一直以來,溝通都是大家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需要用到的,那有沒有所謂的夠法則呢?今天來看看貓叔給大家分享的一本書《非暴力溝通》。

有三個神奇的溝通法則,我覺的非常受用,精髓的法則能改變如果運用起來真的會讓我們的關系更好一些。

001.只觀察,別判斷
日常溝通中,評判比觀察多多了,因為我們的大腦習慣看到現象立即分類和下判斷。
觀察是客觀描述看到的事物,不要隨意下判斷,要知道,事實永遠剩于雄辯。

假如你的朋友向你抱怨,說自己工資月光,窮的很,你笑他說,誰讓你自己花錢不節制,就算是為他好,可對方聽著可能會不舒服。如果你換個說法,只說事實,我發現你最近花了幾千塊買衣服,對方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你點出了關鍵,對方也沒覺的受批評,丟面子。

說到這里,我也需要反思,有時候覺的自己這樣說是為了他人好,可是也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不要輕易下判斷,客觀的描述看到的事物。

002.只說感受,不說看法
說感受就是多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只有談論感受,對方才能體會到真誠。
反之,不把自己的感受說清楚,讓對方猜或者不愉快遷怒給對方,都是低情商的表現。

如果妻子和丈夫說,感覺自己嫁了個木頭,丈夫肯定不高興,要是妻子這樣說,你最近太忙了,我總是一個人,感覺有些孤單和失落,希望你多陪陪我。這樣效果好很多

2句不同的表達方式,真是效果差太多了。從現在學會做一個讓別人感受到真誠的人,學會說話,不要隨意的說看法。

003.只請求,不命令
請求是希望別人能滿足你的需求,是求助。而非命令。每個人都不喜歡被人命令,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拿捏好這個分寸。如何避免呢?

(1)說清楚你的具體請求和請求原因,越詳細越好,讓對方真正了解需要幫你做什么。

(2)多問一句,我剛才表達的,清楚嗎?這樣一旦對方理解偏了,我們還有機會補充。

(3)就算請求沒有得到滿足,嘗試理解對方為什么拒絕,幫你不是本分,是情分。溝通是雙向的,你也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了解這三個黃金溝通法則,學以致用。
溝通時多換位思考,盡量避免以自我為中心,效果會好很多,畢竟你讓別人爽了,別人才會讓你爽啊。

總結:你讓別人爽了,別人才會讓你爽啊~
時刻謹記這句話。收獲頗多,感謝貓叔內容組整理那么好的晨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