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VS體制內學校,優劣勢分析

國際學校的優勢,體現在主動學習能力的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增長、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優勢一:主動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體制內學校,學生一般都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完成作業、準備月考、期末考等,學生一直是處于被壓制的狀態。而在國際學校,學生在低年級上完必修課后,在高年級就可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更有難度的課程,例如:美國的AP課程。國際學校的課本非常厚,一學年不可能講完全部知識點,國際學校處理的辦法是,比如說,一個章節有十個知識點,老師只講其中最為重要的三個知識點,之后老師會讓孩子通過相互討論、上網調查、完成實驗、自主演講等方式來掌握剩余的知識點。這樣能保證孩子自愿自發學習并完成課程內容,效果更好。學校內的升學指導老師也會根據孩子本身的特點為其做三年或四年規劃,因此能激發出孩子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讓其更有目標的往前走。

優勢二:孩子自信心的增長

我見過很多小朋友在初升高的時候轉入國際學校,其中一個小姑娘在面試時,比較沉悶,基本是有問才答,但是因為筆試成績不錯,就錄取了。但是一年之后,我發現這個小姑娘的變化非常大,整個人看起來非常精神和陽光,小姑娘的媽媽和我說:謝謝辛老師,不管孩子成績進步如何,她現在整個人都變得自信和開朗了。之前孩子因為讀書壓力大,回家吃過飯就上樓寫作業,跟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父母都擔心孩子的精神會被學業壓垮,但是在國際學校就讀一年之后,孩子經常跟父母分享學校內的新聞、活動等。國際學校平時的課余活動特別多,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社團活動等。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社團,如果孩子入校后發現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學校也會鼓勵孩子去創建一個新的社團,創立新的社團難處在于:如何招募社團成員?如何做社團一學年的計劃?如何籌集活動經費?如何安排每次活動內容?等等。這對孩子的管理能力以及溝通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優勢三: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什么是批判性思維呢?舉例來說,對于當下最熱的事件---英國脫歐,我們會問學生,你怎么看?這就要求孩子去閱讀大量歷史、政治資料,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明白此事件對于當今世界格局的影響。甚至老師可能會要求孩子寫一篇有關如果英國沒有脫歐,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走向如何的文章。這種批判性思維的課程,是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認同老師的觀點。我覺得這一點是體制內的學校很難辦到的,原因可歸結為本身學業壓力較大等。長此以往,孩子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減弱,但是,步入社會之后,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國際學校的劣勢

數理化基礎弱、應試能力不強、學校對學生行為規范管理寬松

劣勢一:數理化基礎弱

國際學校的第一個不足之處是學生數理化等基礎能力不如體制內學校。體制內學校的做題量非常大,相比較而言國際學校學生在此方面的基礎就不如他們扎實。其實,側重點也有不同:國際學校的課本很厚知識面很廣但是每個知識點不會深入講解;而體制內的學校是按部就班逐漸加深,所以普遍覺得體制內理科教育基礎非常扎實。

劣勢二:應試能力不強

另外一個劣勢就是國際學校學生的應試能力不如體制內學生好,因為體制內的學生做題量大,熟知應試技巧,所以應試能力強。

劣勢三:學校對學生行為規范管理寬松

最后一點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值得家長深思熟慮的地方就是:對學生行為規范的管理。大家知道國際學校教學環境較為寬松,孩子跟老師之間更像是一種朋友關系,而且學校也不會強制要求孩子穿校服、見到老師要問好等。所以在行為規范這一塊,要了解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否達到學校的要求。國際學校更多是引導學生如何去做,而體制內的學校則會有強制性的要求。如果有家長去國際學校參觀就會發現,學校的上課氣氛以及課余時間都是非常活躍的,跟體制內的學校非常不同,同時也會看到,國際學校校園的墻壁上被孩子畫上各種漫畫,走廊上貼滿了他們的作業。如果有機會去美國的話,會發現這種風格跟美國學校是極其相似的。所以,我也見到過有的家長來到我們學校后被嚇到,對這種情景表示震驚。

家長對國際學校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國際學校的課程容易

很多家長會覺得國際學校的課程比較容易,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國際學校的課程范圍比較廣,加上很多孩子是從體制內轉過來的,本身需要適應時間。除此之外,很多課程都是由外教來上的,所以在開始階段,不管之前孩子的外語底子有多好,都會有些吃力。首先,孩子的詞匯量達不到國際學校的要求,所以平時除了日常作業,他們會花很多時間來增加詞匯量,而且未來如果要申請好的美國大學,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取得一個好的托福、SAT成績。其次,高年級的課程會開設AP課程,該課程的難度會達到大學的要求,這就需要孩子看很多資料,學會自主學習。

有一個孩子去年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在國際學校的時候,他每天晚上看書寫論文都要忙到兩三點鐘,周末他會做公益活動,例如他會去幫上海的Heart to heart(心臟病協會)募集善款,把二手書收集起來賣掉之后捐給協會。夏天,他一個人跑去非洲做志愿者,你看這個孩子,他充滿了活力。現在他在哥大讀書,也是凌晨兩三點在圖書館寫論文。所以之前大家瘋傳的哈佛圖書館凌晨四點的照片,是真實的,因為越是好的學校對孩子的要求越高,因為學習是沒有捷徑的,想要好的成績,必須花時間下功夫。

誤區二: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讀國際學校

這種現象可能在五、六年前會是如此,當時很多孩子是因為中考成績不理想或者是沒考上高中才會去讀國際學校。但是從12年我開始做這塊教育時,我才意識到每天我都會接待很多大學教授、企業高管等人,他們都有非常高的學歷背景,而且孩子的成績也不錯。他們選擇走國際教育道路是因為他們覺得體制內的教育制度可能不適合自己孩子的發展,孩子在體制內的壓力非常大,看不到孩子的笑容。現在,因為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成績非常好的孩子選擇去國際學校。上海中考成績在600分以上的孩子讀國際學校也很常見。所以現在不再是大家認為的因為上不了高中才讀國際學校,而且每年來讀國際學校的孩子是一屆比一屆多。

選自:有錢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