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阿韋請我吃宵夜。因為天色已晚,我離家又遠,便到阿韋家借宿一宵。剛進屋,阿韋的母親就從房間出來了。阿韋給了她母親一個擁抱,在她耳邊說:“腰還疼嗎?早點睡,我跟朋友擠擠就行?!?br>
我贊嘆他真孝順。阿韋說,父母很早就離了婚,自己和媽媽相依為命十多年了。當晚在他房間,阿韋講訴了他平淡而溫馨的單親家庭生活。
我一夜沒睡,腦里都是自己父母的故事。
在我七八歲時,我媽就經常一邊織毛衣,一邊跟我痛說革命家史:當年我還嗷嗷待哺,她一個人照顧孩子,洗衣做飯,還要做手工活幫補家計。我爸長期在部隊從來沒幫過什么忙。
“95年的時候家里遭了賊,都是你外公親自掏了80塊錢給裝了防盜網,你爸什么也不過問?!蔽覌屢贿吢裨梗贿叀斑青赀青辍睖p掉毛衣的線頭。
貧賤夫妻百事哀,于是就找各種理由吵架來抒發不滿。我媽時常擠兌我爸:“一點小事都干不成,這個家還要你干嘛?”我爸這時就擺擺手,再不說話。
我媽以一種容不得任何人質疑的高度正確,來慰藉這些年的努力。我爸則藏起他那可憐的自尊心,以沉默終結每一次戰役。
然而戰火也會蔓延到我身上。如果我在一旁不聞不問或者是做別的事情,他們會反過來指責我不懂事,都是我不認真學習鬧的。
小時候的我慫,沒骨氣,不敢頂嘴,性格越來越敏感。玻璃心的我,演變成聽到大的關門聲都會害怕。
關于父母爭吵的場景,在腦海里都是零零碎碎的畫面。唯獨這一件事,我記到了現在。
在我剛上高中的時候,我媽步入了更年期。這個年紀的母親會因為一些小事瞬間生氣。按照我爸的說法,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定時炸彈,防不勝防。
那是一個周末的中午12點,我媽招呼我們吃中午飯。經驗告訴我,此刻必須馬上回應并做好迎接這頓飯的準備。收拾桌子,準備碗筷,絕不能讓她喊第二遍。不然我媽會馬上發飆,接下來這頓飯就會在沉默和緊張中度過。
吃完飯,我爸攤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媽看見就怒了:“家務都是我干,你干過什么?每次吃完飯都是我擦桌子!”桌子才擦了一角,我媽又走到洗衣機前:“跟你說多少遍,制服要跟其他衣服分開洗,知道你身上的汗味多難洗嗎?”接下來的十分鐘,家里每一件家具都成了控訴我爸的罪證。
我爸抽著煙,臉上都是不屑的表情。他吞云吐霧地回擊:“愛干不干,又沒有人逼你!”我媽一聽,臉都綠了,順手就把手里的晾衣架朝我爸飛去。而我就在我爸旁邊,晾衣架不偏不倚砸中我左眼。
我哀嚎一聲,空氣凝固了。我媽驚住了,眼睜睜看著我,下一秒趕緊低頭假裝晾衣服。我捂著左眼,有苦說不出。也不知道涌出的眼淚,是因為疼痛,還是因為委屈。再看看我爸,他掐滅了煙頭罵罵咧咧地回房間睡覺去了。
后來我假裝不經意提起這件事,我媽都搖搖頭:“不記得咯?!蔽野参孔约海热桓改高x擇性地遺忘,我就不深究了。
但可怕的是,父母長年累月的爭吵,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我潛意思里,人與人之間是無法互相理解的。為了避免矛盾只好把自己真實感受隱藏起來。漸漸地我變得不善于表達自己。因為獨來獨往不和人交流,同齡人都說我怪人。
我把這一切歸罪于父母。我常想,要是父母離婚了,我就能脫離這種可怕的氛圍,變得堅強果敢些。
轉眼間,我馬上就要到大學報到了,但我一點也不開心。
一天我高中畢業旅游回來,我媽開車去接我。我發現她眼睛紅腫,明顯是哭過。她故作鎮定,握住方向盤的手也輕輕顫抖。她說:“你爸在外面有人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父母離婚”這個曾經一閃而過的念頭,又在我腦海里盤旋。
回到家里,我爸在沙發上默默抽煙。他和我媽不對視,不說話,仿佛是兩個從未相識的人,氣氛壓抑到了極點。而我對于這種再熟悉不過的場景,早已見怪不怪了。相反地我很厭煩,甚至有些自私地想:你們吵歸吵,別影響到我就行。
第二天一早,我媽搖醒睡懶覺的我,嚴肅地問:“如果我跟你爸離婚了,你跟誰?”我一下子慌了神,不知如何回答??吹贸鑫覌屢苍诩m結,在我床邊坐了一會兒就出門買菜了。
沒幾分鐘我爸也起來了。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煙,跟我說:“你也讀大學了, 有些事也不瞞著你。如果我和你媽離婚,你要選一邊……”煙霧繚繞中,我看不清他的表情。
就這樣僵持了好幾天。后來經過多方調解,我媽還是選擇了原諒。自此我媽每晚跟我訴苦,對著我落淚,說都是為了我她才留下來。這些話會讓我從夢中驚醒,然后一直自責自己是束縛他們的枷鎖。
到了該入學的日子。在車站臨別前,我媽特意叮囑我:“對于我和你爸的事,你不要有什么陰影,好好學習就行。”
我表面平靜,心里只感到可笑:
你們以為我還是小孩子,事后搪塞幾句補救的話就能打消心里的陰影?我所經受的痛苦都不算數了?我詭譎的性格,就這樣一筆勾銷了?
對我而言,親眼目睹那種暴力的家庭環境,會讓人喪失愛人的能力。
我無法理解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曬自己可愛有趣的父母。我也無法理解,身邊那些戀愛了七八年還能始終如一的情侶?;蛟S我根本就不相信會有美滿的婚姻。愛情在我看來不過是各取所需而已。之所以繼續茍延殘喘,只是因為不甘心曾經的付出,就像我媽一樣。
我特別不愿意接到家里的電話。害怕又是他們吵架的消息。也特別害怕放長假,短假期就找各種借口不回去。我害怕一回到家又是雞犬不寧,這對我身心都是一種折磨。
我總是向朋友抱怨。抱怨物是人非,抱怨時運不濟,漸漸連朋友都躲著我。我討厭有這樣的父母,結果我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部國產電影,叫《萬箭穿心》。漫長的婚姻消歹了李寶莉和丈夫的熱情。李寶莉揭發丈夫有情婦一事,丈夫不堪重辱跳江而死。兒子因此和她劍鋒相對,指責她害死父親,是這個造成家庭破碎的元兇。
許多人從電影中看到了李寶莉的市儈和倔強,卻鮮有人提到“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子女會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看到的行為,即使他們對這些行為深惡痛絕。電影里兒子斥責李寶莉時,腦海里會不會浮現出自己母親謾罵父親的場景?
于是我又想到了自己。想起那天我接到他們吵架的電話后,在朋友圈寫的一句話:“有時候真想一死了之,就不用再理家里那些破事了。”如果爸媽看到這句話,很難想象他們有多痛心。
是時候停止這種互相傷害了。
時光荏苒,我已經大學畢業,走上社會。我一心努力賺錢,覺得經濟獨立才能脫離家庭,擺脫父母失敗婚姻的陰影。然而時間是個巨大的禮物,我竟漸漸看清很多事情。
不知不覺中我不再怨恨父母。我明白兩個人相愛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成對弈。在這一對一的單打中,誰都看不慣誰,誰都想成為冠軍。但內心實質上是渴望平等和理解的。
我不再陶醉在自憐的情緒中。其實除了家庭,還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我去應付。最重要的是我發現,單親家庭其實并不可怕。阿韋以樂觀的心態向我證明:憑努力完全能夠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之后我媽在電話里提到離婚,我都很淡定地說:“人是會變的,你要么接受,要么離開。不用擔心我,你們開心最重要?!边@時我媽就會陷入沉思。
不少人質疑我,覺得父母離婚,子女應該勸和不勸分。但我覺得,貌合神離的婚姻對子女帶來的傷害更大。如果父母離婚已是必然的結果,作為子女給予理解和祝福就夠了。一方面我已經能獨立生活,他們不必為了保護我委屈自己。另一方面我也把父母看作完全獨立的人,可以自由選擇想要的生活。
回過頭看,我已經不是那個一見到父母吵架就變得彷徨和憤怒的懦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