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輕》這本書,無論從裝幀還是印刷上,都給人一種小清新的感覺。天藍色的封面,天藍色的書口,偏偏一切都和這本書形成了完美的和諧。不知道貓頭鷹文化系列的其他書籍是否也是如此。看介紹說是《人間失格》的前傳,打開才發現并不是小說,而是太宰治關于家鄉的隨筆。
一直很喜歡各種隨筆,在快生活的年代有慢下來的感覺,溫馨恬適。津輕是太宰治的故鄉,他曾經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人對于幼年時生活的地方,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情節。或許就是這些情節,讓津輕的太宰治并不那么“太宰治”。
雖然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和文化上要比歐洲近得多,然而我卻覺得對這個島國是如此的不了解。估計大部分人和我一樣,不知道津輕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津輕當時的行政屬性,對于太宰治生活的時代日本社會也不甚了解。
那個時代的中國,生活并不美好。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人生活在深深的苦痛當中。同時期的日本或許也不那么好過,文中提到了二戰時期日本的配給制度——糧食和酒的配給。據說成人每天口糧330克,各家以購糧本在指定的米店購米,并且頒發了白米禁止令,要求糙米和精米混吃。而對于酒的限制可能對嗜酒的太宰治是一種煎熬。
親戚朋友們都知道他好酒,于是提前挨家挨戶去收集配給的酒。一群故舊吃著當地特產,聊著舊時糗事,把酒言歡,應該是很愜意的吧。最贊的是描寫s事務長招待客人的樣子,真是生動形象,仿佛眼前活脫脫的人跳了出來,讓人忍俊不禁。
酒過三巡,太宰治還不忘引用白居易的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何處難忘酒,天涯話舊情。
青云俱不達,白發遞相驚。
二十年前別,三千里外行。
此時無一盞,何以敘平生。
完全看不出這是自殺過四次的太宰治,這是多么溫馨的畫面,讓人心里充滿了溫暖。甚至在書的最后,他依然告訴讀者勿要絕望,要帶著勇氣向前走。
倘若一命尚存,我們來日再會!請帶著勇氣向前走!切勿絕望!那么,失陪了。
然而四年后,執著的太宰治在三十九歲的時候最終完成了他的儀式,投水而亡。就好像人生才是他的夢境,而他,終于夢醒了。
? 本文版權歸作者趙客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