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的《憶江南》,精巧絕倫,朗朗上口。寥寥數語便攝盡了江南處處佳景。
香山居士在杭州居住兩年,離開后,便如此懷念江南的一切。而我,在江南已然久居十五年。如今遠離,叫我怎不憶江南?
【江南人】
十一歲,初入浙江,初入中學。一天清晨,在去做早操的路上,那個扎著兩枚羊角辮的小女孩走到我身邊:“我們做好朋友好哇?”
“好啊。”我怯生生又驚喜地回答。從此,我們成了好朋友,無話不說。她是我在浙江的第一個朋友,也是認識最久的友人。
至今回想,那句“我們做好朋友”仍令我怦然心動。這六個字與我來說,珍貴了得!猶如被歡喜的人表了白,字字珠璣。想來也是緣分使然,我們是注定要遇見,相知相伴的。
【江南物】
一直以自居江南而得意。江南的人、江南的水,都與別的地方不同。甚至連江南的物件也別有一番韻味。
“江南女子如青瓷。”這是我聽過他人對女子最美妙的贊美。我亦認為,女子如瓷,瓷如江南。
而我打小喜愛瓷器。少年時,積攢了零花錢,在大運河橋下購了一只白瓷罐,距今已十年。
曾經數次跋山涉水,幾經搬家,都不曾破損遺失。曾幾何時,甚至將它遺忘。第一次購買的瓷器,它與我情緣深厚,斷斷不能再次遺忘。
近來用它養了幾株銅錢草,深得我心。
【江南情】
十四歲,入了高中。開學第一天,那個戴著眼鏡的男人笑容可掬地踏進教室。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動心。什么為心動?一顆心如一根緊繃的弦,被撥動了。這種心動至今都未再體會過。
那個男人,是我們的英語老師。體態如笨熊,風趣幽默,富有責任心。他成了我日后選擇愛人的標準,他也承載了我少女時代的所有愛戀。時隔多年,仍然不能忘記當年的青蔥歲月因暗戀變成了幽暗歲月。
而今大方地將心底抖落,便是早已釋懷。
然,回憶又是美好的,它讓我笑著想起關于他和他的一切。
【江南景】
讀古人或當代作家筆下的江南,江南是多姿妖嬈的,又是寧靜優雅的。每當遠方友人來訪時,我便迫不及待地攜友人一同造訪一個又一個小城、古鎮。烏鎮、西塘、南潯……每一個古鎮都由她特有的味道。烏鎮是優雅的,西塘是清新的、南潯是雅致的。
曾有北方友人笑談:“在江南,橋比路多。”我笑而不語。這正是江南所獨有的呀。
小橋,流水,是江南的標配。河水涓涓,楊柳依依,花兒朵朵,舉目皆是。
游歷塵世,滿目蒼海,皆不及江南風光好。
【江南憶】
從豆蔻年華,長至花樣年華。深居江南十五年,遠比在祖籍地生活得更長久。而我,也早已將江南視作故鄉。
江南人;江南物;江南情;江南景。故鄉如此多嬌,叫我怎不憶故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