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暖兒
我們一生是否一直在擺脫他人的期待,為自己而活,活出個性,活出精彩。
在《無聲告白》中,父親是一位從小生活再美國的中國人,一直在別人異樣的陽光中生活,他渴望活的普普通通,受歡迎,有許許多多的朋友,不再那么孤獨。
母親是一位在醫學院學生,因為“愛情”,放棄了學業,放棄了成為“醫生”的夢想,結婚生子,平淡的的生活。在母親逝去,女鄰居是醫院醫生兩件事的刺激下,不告而別,離家出走,想要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可由于懷孕,不得不放棄,回到家中,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女兒莉迪亞的身上,對莉迪亞在學業上嚴格要求,甚至給莉迪亞的圣誕禮物,新年禮物都是相關的書。
莉迪亞,由于母親過去的消失,而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害怕母親再次消失,父親崩潰,全家再次瓦解,幸福會消失,而選擇把母親所有的心愿,變成她的承諾。
在學業遇到困難,不敢告訴母親,和杰克在一起閑逛,心情痛苦,父親的出軌,使她更加擔心這個家庭。每天生活在壓抑中,而家中唯一給她溫暖的內斯卻要離開,莉迪亞先是隱藏他的錄取通知書,接著又撕了哈佛大學寄給他的信,被內斯發現,對她生氣憤怒,內斯的離開,不打電話,與杰克的爭吵,令她產生迷惑:這種錯誤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的?繼承父母的夢想是多么的艱難。她被父母緊緊的愛而窒息。
那天晚上,她許下新的承諾,這一次,是為她自己許的,她將重新開始,不會再去假裝成另外一個人,從現在開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不再被別人的夢想所深深吸引,突然發現了宇宙中華麗閃耀的各種可能性。她決心改變一切。可是卻意外落水去世課,我寧可歸結為意外。
內斯,他是唯一理解他們家那種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他完全清楚發生過什么。他總是在父母對莉迪亞過分關注,使莉迪亞不安時,轉移注意力,拖著莉迪亞,不讓她陷下去。他擁有著自己的夢想,渴望成為航天員,自己攢錢買了望遠鏡,努力學習,渴望離開這個家,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學校、父母以及他們的生活把逼得他太緊,他只有抽身逃離。你可以不接他們的電話,撕掉他們的來信,假裝他們不曾存在,以新的自我開啟新的人生。
因此,他到達學校后,不曾給家里打電話,甚至在莉迪亞給他打電話時語氣不好,忙著參加聚會一類的。
杰克,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壞男孩,開著汽車拉著女孩子,來隱藏自己“同性戀”這個事實,而他喜歡的人內斯卻無緣無故的厭惡他,誤會他,他借助吳莉迪亞做朋友而去了解內斯,最后,和莉迪亞的爭吵中,說出了莉迪亞所面對的問題。
不知道自己是誰,到底想要做什么。
漢娜,被家里人忽略,渴望著愛,收藏家人不要的東西,為一個靠近,一個擁抱而喜悅,卻明白莉迪亞是如何去世的,看出了杰克喜歡內斯,
在這本書中,我明白了這幾個道理:
⒈人人平等,不要以膚色,種族的不同而差異對待
父親由于是中國人,和外國人長的不一樣,從小遭受異樣的眼光,孤獨。于是他把“受歡迎,交朋友”的觀念時時刻刻的灌輸進女兒,兒子的心中。
以前,馬丁路德金為了實現黑人的夢想而斗爭,希望有一天黑人和白人可以成為好朋友。
所以,不能帶著異樣的眼光看待與自己膚色不同之人。
⒉做事要理智,從長遠出發
母親在大學因為“愛情”而放棄學業,把這個夢想寄托在女兒的身上。
可是,夢想究竟是自己的?。窟^去都已經放棄,如今又如何這樣做?
不能為眼前的一時享受,而放棄自己的長遠追求?爭取在大學的我們,是否因為生活的舒適,環境的安逸,漸漸磨滅掉我們的野心與激情,懈怠下來。
是否會為了眼前的一時利益而去過分兼職,缺忘記了自己進入大學后的主要目標是學習,日后想起來又后悔萬分,痛恨自己。
⒊交流,溝通很重要
莉迪亞從來不在母親的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實看法,而讓母親以為自己就是想那樣做的,想要成為“醫生”,愿意努力學習那些枯燥乏味的課程,而且學的很好。
而母親是真的愛女兒,如果莉迪亞說自己不想這樣做,我想母親是會同意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樣,和父母交流,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我高考后,填報志愿時,父母一心讓我學醫和在省內讀書,而我一心想要出省,去學會計。起初我以為父母不會答應的,可是后來母親又不停的和我交代,出門要注意什么,在大學什么最重要,默默同意了我的看法。
⒋一視同仁,不要忽略每一個孩子
對莉迪亞來說,父母的關注,像雪花落下一樣,慢慢的壓著她,讓她喘不過氣開,愛讓她窒息。
而對漢娜來說,她一直在追尋“愛”,渴望“愛”,希望與父母,哥哥姐姐親近,可她總是被家里人忽略。
家人的區別對待,讓這個家不是那么的溫馨,想要逃離。
所幸,在我家里,爸爸媽媽對我和弟弟一樣,不重男輕女,所以,在現代家庭,父母要關心每一個人,關愛每一個人,讓家成為溫馨的港灣。
還有好多不會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感覺,希望有間的,可以看一下這本書,和我交流。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暖兒在這里祝愿每一個人,為自己而活,活出精彩,活出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