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確定在未來5年專注精益社群運營的方向,是參加真格基金的失敗研修院后。
失敗研修院的顧及院長對我的評價是:非哥,你的非權威領導力(哈,就是無冕之王)非常高。這讓我非常高興。作為失敗研修院第一期校友,同班的有美國斯坦福商學院、卡耐基大學、康奈爾大學、北大等名校的學霸,還有曾經非常明星的創業者,例如周伯通招聘、極客邦的創始人。也因此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校友會的社群召集人。他們說我的天生就適合做社群。
而我自己內心里認定這個方向,卻花了2年左右的時間。
我是2015年接觸社群的,并深度參與,推動了混序部落從3群裂變到500多個群,社群成員20多萬人,覆蓋中國,香港,臺灣,日本,澳洲,美國等地區的快速發展。期間眾籌了一部電影滅口,并參演了其中的刀客。翻譯了兩本經典《趨勢型創新》(美國頂尖趨勢研究機構Trend watching10年扛鼎之作)《創業人生:事業與家庭的平衡之道》(美國著名投資人Brad field夫妻的實際生活藝術)。孵化了200多個項目,眾籌了超過500萬,平臺銷售額超過3000萬。
縱使有了這些小的成績,被優客工場聘為社群&活動運營顧問,但我對這個方向依然不篤定。因為社群運營是一個太有挑戰的事情了。尤其深處其中,看到的都是各種艱難。身邊很多曾經非常紅火的社群也逐漸消亡。這讓我對社群的未來產生了懷疑。
直到最近,春曉資本的朋友,一個拿到2000多萬投資的親子app的朋友,都讓我給他們推薦社群運營負責人。開的薪資都不低,即使動用獵頭,也招不到合適的人。這讓我開始跳出來思考社群的價值。
我發現,社群是傳統企業轉型,初創企業發展最好的路徑。沒有之一。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革,傳統的營銷渠道,流量型推廣方式都開始失效。社會開始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社群。人和人之間的連接方式開始從物以類聚變成人以群分。商業的底層邏輯變成了誰能最低成本連接到一群人,誰能找到一群價值觀相同的人,誰能和這群人形成共同體,誰就得勝。無論是大V店,云集,小黑裙,還是邏輯思維,樊登讀書會,莫不如此。
優客工場創始人慶慶哥說:社群經濟是最高形態的經濟模式。AA加速器的創始人吳玲偉女士說:社群不是策略,是未來企業戰略。
這讓我開始站在未來的角度,看到了社群不一樣的價值。
而反觀當下,社群運營還處于非常粗放的階段。拉個微信群就被當作社群,做微商賣貨就是社群,用銷售思維經營社群……凡此種種。一方面有很多磚家在社群方面著書立說,另一方面,社群究竟該怎么運營,依然沒有人說得清楚。
于是,我就靜下心來,第一次從實操層面,把社群運營從0開始如何啟動,如何通過文章,活動輸出價值觀,如何精準拉新,如何建立標準化,精細化的日常運營流程,如何引爆社群傳播,如何瞄準用戶需求,如何調動用戶參與,如何轉化用戶……進行了系統梳理。也在此發現,社群運營是有史以來最復雜的運營,涉及到用戶思維,寫作能力,創意思考,情商,流程管理,溝通力,文案策劃,營銷賣點……等等一系列能力。
因此,精益社群運營是未來最實用的技能。它可以實現從產品到銷售,服務的全過程。而要做到這些,還有很多路要走。而我,也決定,將自己接下來的5年,甚至更多時間,專注在這一件事情上:精益社群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