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健身的目的,是發現捆縛于日常生活中的自己。
在訓練的過程中了解自己身體每個部位存在的意義,熟悉它們,和自己的身體一起,為了更好的生活去努力。
這是我迄今看過最為簡潔、系統、直白的健身理論書籍。它也包含實戰部分,依然延續其簡單易行的風格。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將理論部分分享給大家,這是本書的最有價值之處:因為它解答了大部分在健身門口徘徊者的困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健身觀念,讓你對開始健身不再遲疑。
書中的理論主要如下:
1、如何快速打造好身材
第一,好身材的關鍵部位
人體的肌肉是由大肌群(胸、背、臀、腿)和小肌群(肩、胳膊、腹、小腿)構成的。就像一幢房屋,骨骼是基本結構框架,一般難以改變;大肌群就像墻體,將身體填充起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看起來的整體感覺;小肌群則更像窗簾、茶幾之類的內部裝飾,是建筑整體風格的延伸。
初次見面,人們只會關心你的整體形態是不是好看,不熟悉的人其實不會留意你的細節。就像我們在外面看一幢房子的裝修風格,不可能去關注內部的家具擺設、窗簾花紋。
所以我們一開始健身的時候,注重對體型修飾效果影響最大的肌群,可以最快速度讓你擁有“好身材”。當然,前提是你需要認識大肌群的分布,才能抓大放小一切從大肌群訓練開始,這里再次強調:胸、背、臀、腿。
第二,好身材要減脂更要增肌
肥胖的體型無疑是亞健康的表現,瘦小的身軀也不是我們想要追求的性感身材——無論男女。所以單純追求減脂無法締造我們想要那種“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好身材”,必須減脂、增肌并行。
另一方面,增肌實為最具效率的減脂方式。從新陳代謝角度而言,維持日常活動量的情況下,每公斤肌肉24小時的基礎熱量消耗是70千卡,脂肪只有可憐的4千卡;從激素角度而言,無氧抗阻訓練中,除了增加熱量消耗,減少皮下脂肪之外,肌肉會產生大量乳酸,乳酸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帶來肌肉的增加,并有效減脂。
最后,結合上文可知,我們在進行增肌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專注于大肌群,不僅可以消耗更多的的熱量,保證減脂效果,更能得到明顯的塑形效果。
具體如何執行呢?
2、減肥的正確姿勢
第一,“管住嘴”是最笨的減脂方法
事物時刻處于復雜的平衡之中,每項因素的波動和改變,都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單純的減法,絕對沒有辦法讓我們百分之百地贏得成功。
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時期生產力低下,為了應對復雜的自然環境,傾向于過量攝入食物并轉化為脂肪儲備起來,這幫助他們在饑荒中得以幸存。于是在人類漫長進化過程中,這一生存策略被存入基因片段。你的身體會適應你目前的體重,當來自外界的干擾導致體重迅速下降,比如強行控制飲食,身體會想方設法恢復到最初的標準——無需苦惱,這是自然界優勝劣汰的結果。
試驗證明,節食會導致體內分泌的瘦素下降而生長素的分泌上升,前者能夠促進機體減少食物攝入,抑制脂肪細胞的合成;后者則是刺激饑餓感,促進胃排空以及胃酸的分泌,就是促進機體不停的吃。所以節食者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就會比原來更胖。
錯誤的減肥方式除了不能幫你擁有好身材,伴之而來的還有超出想象的身體傷害。一方面,身體為了應對食物攝入的不足,會自發控制身體能量消耗支出,限制人體機能,其方式包括:克扣智商、降低免疫力等行為;另一方面,克制進食可能導致血糖不規律的變化,血清素系統劇烈變動,引發人體食欲調節的紊亂,臨床表現為神經性貪食、暴食。
當然,一定程度上減少自己的日常熱量攝入非常有必要,畢竟現代環境中大部分人攝入的熱量還是相對超標的。
有人或許會問,如果只是“管住嘴”行不通,那我再“邁開腿”總行了吧?不一定喔。
第二,什么樣的“有氧”是最減脂
這里有個好消息:并非超過40分鐘的有氧運動才會消耗脂肪。
由于人活著需要能量供應,而脂肪又是人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所以即使靜止狀態下也在消耗熱量,這些熱量幾乎全部來自脂肪。
而壞消息則是:支出脂肪實際上不會真的導致體脂降低,只要你還在正常地生存、吃喝、人體就會讓你把脂肪好好補充回來,以備以后有需要時使用。
人體是一個非常有經濟頭腦的管家,在不改變身體基礎素質的情況下,單純的地控制飲食和長時間跑步來減少熱量攝入、增加脂肪和熱量的消耗,無法蒙混過關,身體會迫使你攝入、吸收更多的熱量,償還這次有氧運動消耗的脂肪。
長時間有氧運動在消耗脂肪的同時也在消耗肌肉,而肌肉作為人體的熱量消耗大戶,直接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效率。那么在你保持與之前同樣食量的情況下,你的身體消耗能力降低,只能將剩余的食物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健身不是簡單的開源節流,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根源著手,通過調整自己的體質,讓自己變成具有清晰線條、皮脂較低的人,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從力量訓練開始,通過調節基礎代謝,讓自己變成低體脂儲備的體質。
第三、超重者需“慎跑”
超重者做跑步一類的激烈有氧運動,除了效率低下,還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
罪魁禍首在于身體的共振。在物理上,物體振動的頻率相近、重疊,引起的共振就會讓振動的幅度越練越大,力度越來越強,最后傷害到物體自身。我們的身體也會產生振動,而脂肪、關節等部位的振動頻率和跑步等運動的沖擊頻率非常相近。這些部位會在跑步運動中發生共振,最后引起身體與關節的損傷,脂肪體積越大,共振的效果越強,對身體的傷害越強。
另外,還要考慮到膝關節對于地面沖擊的回饋問題。
實際上,跑步是一種對關節磨損非常大的訓練模式。跑步時,起跑對關節的沖擊能到達自重的2~8倍,對于正常體重的人已經是不小的沖擊,對于超重者而言,更遠遠超出了關節的負荷范圍。
肥胖、超重的人在減脂初期可以先選擇中等重量、超短間歇的循環力量訓練方法進行肌肉的訓練和減脂。有了一定的健身基礎后再增加跑步訓練,肌肉本身可以幫助脂肪協調振動頻率,肌肉的增強可以協助減脂訓練。
3、HIIT:精明減肥者的選擇。
時至今日,HIIT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受矚目的減脂塑身運動理論。當前被大家討論得火熱的鄭多燕、Insanity(瘋狂健身)等熱銷操課也是根據這個理論設計的。
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強度間歇訓練)就是一種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間歇交替的訓練方式,只要運動的強度是高低交替的,都可以視作廣義上的HIIT。比如你快跑一會兒,慢跑一會兒,或者騎車沖刺與慢行交替,都是HIIT訓練。
第一個要點:高強度
在運動中,低強度有氧運動所消耗的脂肪量明顯高于高強度間歇訓練;但是在運動結束后,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減脂作用一直在持續,最終在24小時內,所消耗的脂肪總量遠超低強度有氧運動,并且其所造成的持續脂肪燃燒、消耗熱量的時間能持續72個小時左右。
也就是說,一次HIIT訓練減脂效果在72個小時后仍然很明顯——實現大家躺著就能變瘦的夢想。
從激素角度,高強度運動可以有效地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對健身塑形起著非常直接的增加肌肉、減少脂肪的作用。生長激素與乳酸闕值高低有關系,高強度運動可以刺激乳酸分泌。長時間有氧運動無法做到。
第二個要點:間歇性
相對于無間歇訓練,HIIT訓練過程中脂肪參與供能的比例更大,燃燒脂肪更多。
同時腎上腺系統對高低強度交替的反應更為敏感,促進腎上腺素分泌提高,提升脂肪的消耗與總熱量的支出。
第三個要點:超量氧耗
以前我們在生物課堂學到過,脂肪僅在有氧狀態下燃燒,進行高強度的鍛煉時,氧分供應不及肌肉消耗,身體會處于無氧運動狀態,只能通過消耗身體中的糖原來運動。而只有在強度處于中水平的有氧運動中,脂肪才能一起參與到運動消耗中去。
試驗研究發現,身體在無氧運動過程中使用爆發力,只能用身體里的糖原實現供能,而身體傾向于消耗脂肪而儲備糖原,所以在運動之后,身體會轉而氧耗脂肪,把無氧運動中虧欠的糖和氧補充回來——這就是EPOC(運動后超量氧耗),高強度運動后,身體仍然持續的超強燃脂狀態。
故而我們不能只關注運動過程中的能量消耗,更應該關注身體總能量的收支平衡。把目光放長遠,不光看“本次運動中”消耗了多少脂肪和熱量,更應該看這次運動“總共”引起了多少熱量和脂肪的消耗。
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力量訓練,比如深蹲、臥推、高位下拉,達到提升體能、完美塑形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抗阻訓練后的EPOC,明顯提高人體的能耗和脂肪燃燒。有間歇的運動比無間歇的運動,更能有效增加EPOC,組間休息越短,EPOC增加的程度越高。
從這一刻,增肌和減脂并行不悖了。
高強度運動還起到了無氧運動的作用:不僅可以快速燃燒脂肪,還可以增加肌肉,而增加肌肉就增加了基礎代謝,你原來吃三碗米飯,身體正常代謝,現在你的肌肉增多,身體擁有了代謝四碗米飯的能力,你還是保持吃三碗米飯,你的脂肪自然會一天天減少。就好像你在一個公司上班,不僅領到薪水,還能獲得股份,即使不在工作,也可以得到分紅。
HIIT訓練的持續燃脂能力,如同職業規劃中做長遠投資,雖然當前收入減少了,但是在大時間尺度上的受益更為可觀。
最后,相對于傳統的長時間有氧運動,HIIT訓練節奏變化豐富且具有挑戰性,更容易讓人產生愉悅感,更容易堅持下來。
綜上,HIIT是普通人減肥塑身的最好選擇。
4、最后:HIIT訓練方案奉上
【這篇圖文】羅列了大部分主流HIIT健身操課程,而且每個課程下面都有斌卡大人的點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沒錯,斌卡大人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啦,也推薦大家關注他的公眾號硬派健身,或者購買紙質書閱讀,很適合小白入門哦。
書目:《硬派健身》 作者:斌卡
2016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