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注重培養性格,而非個性。

  • 你的習慣決定你能成為怎樣的人,所以請培養高效的習慣。
  • 優秀是一種習慣,而非與生俱來。
  • 你的自由體現在你可以決定如何應對各種情況。
  • 有良好的品德-正直、尊嚴、高品質、服務精神、耐心、堅持不懈、關心他人、勇敢-,并努力以此立身。
  • 制定自己的任務書,寫明自己的原則,列出自己的目標。
  • 思考你希望別人在你的葬禮上如何評價你,并為之努力。
  • 信任身邊的人。
  • 平衡好自己在不同角色上所付出的精力。將自己的時間合理分配在不同的工作與人際交往上。
  • 明白自己有能力改變習慣,改善生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習慣是:

  1. 主動積極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己知彼
  6. 綜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近幾十年以來,大多數商業成功學書籍都注重于個性的培養,其實這是不對的。培養性格比個性更重要也更有效。當你的性格依靠良好的品德形成并根植于你的時候,個性也就自然形成了。迫使自己展示與性格不符的個性就好像是戴了面具,這種行為是欺騙,會操縱自己,最終毀了自己。

要培養良好性格,需要有良好的范例,也就是用可靠的新方式看待事物。例如,在細菌理論建立之前,外科醫生做手術前從不洗手。當病人感染致死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原因。無菌手術室因新范例而生,開啟了理解疾病機理的新視角。

現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種命運決定的范例在作祟。他們認為自己的基因決定了自己行為,父母的失敗也使自己成功的機會大打折扣,他們身處的環境和擁有的經歷剝奪了他們進行改變的自由。事實上,命運決定論就是一種范例。要想培養強大的性格,就必須摒棄命運決定論,相信自由這一范例。自由使你明白自己可以改變,性格是一種習慣,而習慣就是你持續去做的事情。堅持以新的方式行事,你就能培養新的好習慣。
一些基本的品德和價值觀能使人更高效,比如公正、公平、正直、誠實、人的價值和尊嚴、優秀、服務精神、耐心、堅持不懈、關心他人、勇敢、激勵他人、認識到自己的無窮潛能,保持無所不能的態度。這些品德滋生出的人必然是領導者,他們能很好的掌控自我,并且也能啟發幫助他人。性格是一種習慣。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習慣決定我們的一切。培養依靠這些品德行事的習慣,你必須有:

  1. 知識—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為什么想做。
  2. 技巧—有能力去做。
  3. 意愿—必須內心渴望,才會想要去做。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內心,只要掌控了內心,就能控制外在。很多人錯誤地只重視產出,只想創造可計量可看到的成果。他們忽視了生產背后的能力,使產出可能的原動力。這些人就像是整日花幾小時跑步的人,他們自詡可以因此多活幾年,卻不曾想自己把多出來的時間都用在了跑步上。他們或許有更多的時間,但是卻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他們花費在跑步上的時間還不如用來跟配偶、家人和朋友聯絡感情。

習慣一:主動積極

高效能人士主動積極,先行一步。他們從不給自己設限,不以此當作不作為的借口。他們認識到自己有自由通過行動決定性格。他們或許無法控制自己的處境,但是可以選擇是利用這些處境,還是被其蹂躪。

Viktor Frankl曾是納粹集中營的一名囚犯。他的所有家人,除了一個姐姐外全部在集中營里被殺害。即使Viktor的處境已如此可怕,但他仍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因為他可以決定自己在恐怖之中如何思考和行動。即便他饑腸轆轆,他仍能想象自己在教室里講課,告訴學生這慘狀和他的感悟。他的精神自律使他比獄警更強大,以至于影響啟發了其他的囚犯,甚至一些獄警。Frankl積極主動,為自己的命運負責。他明白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雖然無法離開集中營,但他可以掌控自己的想法。

想要變得主動,我們要學會這么說話:

  1. 別說”我什么也做不了“—而是”讓我們再想想辦法”。

  2. 別說“我就是這樣的”—而是“我可以改變自己”。

  3. 別說“他把我逼瘋了”—而是“我會不讓他影響我”。

  4. 別說“我不能或我不得不”—而是“我會決定,我會選擇”。

主動的人只做可能之事。他們了解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去做。通過行動,他們可做之事也越來越多,因此逐漸變得更強。他們以改變內心開始,終將能改變世界。

習慣二:以終為始
仔細思考你的目標是什么。許多人窮其一生,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目標毫無意義、令人不滿甚至是毀滅性的。你經常能在小報雜志封面看到的富翁名人,也常因吸毒被抓,婚姻也不幸福。權力、金錢和名聲是他們追求并且達成的目標,但是代價是什么呢?效率不僅關乎達成目標,而是要達成正確的目標。想象你在自己的葬禮上,想象別人如何評價你。你滿意別人所說嗎?你希望被別人因此銘記嗎?如果不想,那么請改變。”自我領導“,掌控人生。制定一份任務書,列出目標,寫下你想成為哪種人。仔細考慮這份任務書,然后自我衡量。學會正視自己。你以自我為中心嗎?你是工作狂嗎?你對金錢很貪婪?確定自己需要改變什么,想要變成什么樣。制定任務書,立下誓言,然后信守誓言。

習慣三:要事第一
你有能力改變自己,這意味要改變行為方式。當務之急一定要排在第一位去做。很多人都疲于應對緊急情況,從不肯努力培養規避緊急情況能力,不能夠”自我管理“。他們總是將重要性與緊急性混為一談。緊急性顯而易見,但是重要性卻不容易發現。你應該注重計劃、規避陷阱、發展人際關系、孕育機會,還要有足夠的消遣。不要讓時間表被工作占滿,但要確保你為重要的事情預留了時間。不要忘了你的其他身份,配偶、家長、經理、社區義工等,給每個身份分配合理的時間,不要拆東墻補西墻。

習慣四:雙贏思維
在婚姻、工作或其他人際關系中,運用”人際領導力“可以使雙方獲益。”雙贏”使人人受益,”雙輸“令人人受傷。在輸贏關系中,只有一方會勝利,另一方必定受傷。高效能人士總是尋求去做雙贏之事,這樣人人都會合作,因為結果對每個人都有利。其他類型的事情都是有傷害性的,因為會產生失敗者,進而變成敵人,還有負面的情緒,如憎惡和敵意。高效能人士增加盟友而非宿敵。好的聯盟關系就是雙贏。

習慣五:知己知彼
交流是條雙行道。要發展雙贏的關系,就必須了解對方所想所需。別自以為是。學會傾聽,在列出自己目標之前,努力理解別人的需求。不要反對、質疑別人說的話。仔細傾聽,努力思考,學會換位思考。優秀的律師把從對手角度寫辯詞當作一種訓練。只有當知道對手要怎么辯論,他們才會從客戶角度寫辯詞。這個技巧同樣適用于人際關系或商業調度中。要時刻明白對方所需所想,并且要知道原因。然后在羅列自己的目標時,就能直指對方目的。這就是按照“同理心交流原則“行事。

習慣六:綜合綜效
合作可以倍增個人力量。事實上,”創造性合作“比僅僅是部分之和效果更好,就像拱形比僅僅用兩根柱子能承受更大的重量。描述這種關系的流行詞叫”協同作用“,意思是1+1>2。

有效的協同取決于有效交流。很多人無法協同合作,因為他們不傾聽,不反省,也不回應。他們的反應大都是防御性的、一意孤行且消極。他們也許會拒絕或是順從,但是他們不會主動合作。合作與交流是協同的兩個部分。要學會傾聽、反思、積極地回應和合作。

習慣七:不斷更新
有個關于一個人鋸木頭的故事。工作進展緩慢,這個人筋疲力盡。有個人路過看了一會兒,建議他花時間磨一下鋸。但是這個人卻說自己不能停下來,正在忙著鋸木頭呢!鈍鋸令這項工作累人、乏味,而且低效。高效能人士花時間“打磨”自己的身心,靈魂與思想,這是“自我更新”的時間。

高效能人士鍛煉身體,制定鍛煉計劃來提升耐力、力量和靈活度。這類計劃很容易制定,你不必去健身房執行。高效能人士通過祈禱和冥想凈化靈魂,他們有的訴諸宗教,有的讀書或聽音樂。一定不要忽略精神維度,這可以讓你接下來的生活充滿活力。心理修復意味著要改變你的習慣,例如看電視的習慣??措娨晻g化大腦,不利于對價值觀、態度和品行的培養。通過閱讀、猜字謎、做數學題或參與其他有挑戰性的活動,來保持大腦的活躍機敏。

心指的是心情,這主要取決于別人。努力建立你同他人情感上的聯系。學會溝通、傾聽,學會理解。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努力讓他人受益,將他人放在首位。你照此行事,就會變成高效能人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