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4 0516 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能力

今天分享的是我看的陳春花教授講的基層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能力:

管理能力的背后是哪些具體能力?

總體上來講,有 3 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對責任、對目標承諾的能力。

有些時候你會發現,有些人是很具備管理能力的,但是他不是特別能對目標或對責任去承諾,有時候遇到壓力就跑了,他不是沒有能力解決,而是覺得沒有必要,所以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維度,能不能發現別人的優點。

作為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要去集合大家的優勢。德魯克對管理者的定義:管理者其實自己是沒有績效的,他的績效取決于他的上司和他的下屬。

很多人可能不會當一個好的管理者,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老是看到別人的缺點,這種時候你就沒辦法做一個好的管理者。

第三個維度,自己的耐受壓力能力和思維方式,也就是他個人的基本素質。

一個特別能耐受壓力的人,往往很有可能去當一個好的管理者。同時他不能只是耐受壓力,他還要有一種比較好的思維訓練,就是始終相信問題能解決。只要有問題,就能有解決方案。

管理者需要加強哪些訓練?

基層的管理者,以下幾點會比較重要:

第一項, 計劃管理能力。

這一項是比較重要的能力,因為“計劃”就是解決你每一個目標怎么去匹配資源、怎么去安排動作、怎么能讓大家不要離散到離這個目標很遠的地方去的問題。

第二項,溝通,他要能把意思講清楚。

有些時候,我們看管理者不好,是因為他講不清楚事情,表達不清。這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因為所有人都要聽你的指令。其實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溝通,你指令要清楚,別人才能執行。

第三項,也是比較重要的,我們稱之為復雜問題簡單化。

這一項對于基層管理者,沒有像前面那兩個要求那么高。你能不能做計劃來實施和部署?你能不能溝通清楚,讓大家明白做什么?這兩個占比會更高。但是它一樣是一個很重要的要求,他得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因為復雜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也無法出績效。不只是分解,比如說重要性排序,優先級排序也很重要。因為所有的管理其實都是有限選擇。有分解,然后有重要性排序,再有就是取舍。如果他發現同時有六件事很重要,這時候他就要取舍。取舍的時候,不光是重要一個維度,可能還有時間維度、代價維度等等。復雜問題簡單化,但是比較前兩個它相對的占比小一點,因為他面對的復雜程度,沒有高級管理者的那么高。

如果這 3 個能力的訓練,放回到高級管理者,比重剛好調過來。對于高級管理者來說,最高的就是復雜問題簡單化,第二個就是溝通,讓更多的人相信他。所以,基本上管理者的能力訓練,就是這 3 個。理論上來講,就稱之為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只是從基層到高層,它的占比會變,對更高級的管理者來講,概念能力要更強,對基層管理者來講,技術能力要更強。他們都共同有的是,你要讓大家跟隨你去做事,這就是溝通能力。

--------------------------------------------

昨天學習完我也有很多感受,第一點就是發現別人的優點,很多時候我們的管理者都是抱怨員工或其他人的能力弱點而非發現優點,作為一個管理者首先是要學會服務于別人,以前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完全可以不管別人,把自己的業績完成就好了,現在第一個轉變就是要幫別人完成業績,這是一個比較大挑戰,要能協同大家,就是要讓不同能力、不同風格的人在一起工作。發現他人優點,發揮長處,改進他的缺點。第二點是問題的簡單化,這個簡單化,不是簡單,我覺得是分解,比如遇到問題,能否建立制度流程,作為管理者重要的是在我們實踐中要讓大部分事情按照規章制度來做事情,只有規章,所有做的事就有依據,流程,所以我們管理者做制度與流程,不是簡單重復,而是要尋找背后的原因與改進點,把工作分成常規與例外,不斷把例外納入常規,不斷精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