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團可以治療疾病

面團也可以治療疾病?

中醫面團外治療法以面和團揉或擦患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也有以菜葉作團搓揉患體而達治病目的者,稱為菜團搓。用亂發為團,雜之以藥,在全身一定部位施行滾_、揉、拍、擦等手法而達治病目的者,稱為發團拍。本療法在民間廣為流行,用以治病,其法簡便、隨手可取,且有一定療效。

操作方法

面團法

以面和團或團中加藥末,然后在總部皮表進行搓攘、推擦的一種方法。小麥面,性溫味甘,補中益氣,厚腸胃,強氣力,助五臟;大麥面,性溫味成,平胃止渴,消食療脹,無熱燥勝于小麥;養麥面,性平味甘,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

菜團搓

用菜葉搓碎作團,搓揉或推擦患部皮膚的一種方法。菜葉具有鮮、嫩、清涼、無毒的特性,有消食、潤腸、通便之功。

發團拍

用亂發搓揉成團,雜以藥物,滾、揉、拍、擦患者體表的一種方法。亂發,性味苦、微溫,無毒,入心、肝、腎三經;功能益陰泄熱,去心竅之血。

主治病癥

羊毛疹(羊毛疔)

先將雞蛋1枚攪拌200下(搗爛)后,再將養麥面(豆面、綠豆面亦可)100g、熱黃酒100g加在~起調勻,做成軟硬適度的面團。然后在患者心窩上下、頸椎兩旁或臍周部,每處滾擦3~5分鐘。滾后可剝開面團看,若發現面中有類似羊毛一類的東西(如灰白色、紅色、紫色、紅黑色等物)便為對癥。

麻疹

取雞蛋1枚去黃留清,和以養麥面約50g,再入香油3、5滴,共成團。然后在小兒身上搓滾,以皮膚微紅為度。

哮喘痰稠、大便熱結

以蕎麥面、雞蛋清和團擦胸口,以皮膚微紅為度。

周身痹痛

以木鱉仁、白芥子、沒藥、木香、肉桂各3g,共為末,酒和飛面調,擦患處。

面肌痙攣

取瓜蔞1kg絞汁,大麥面300g合作餅(或和為團),炙熟爨之。

關節扭傷

山梔子30g研末,以白面、燒酒和勻作餅貼上,也可以和面為團,揉滾患處和作餅貼上。

發熱汗不出

用干蘿卜纓一大把、大麻子7個或11個,搗爛,加香油數滴共成團。然后搓前胸后背、胳膊(手臂)和足心,由上而下順搓數遍,以皮膚發紅出斑為度。

小兒出疹

用鮮香菜250g,熱黃酒50g,搗爛共成團,然后輕搓胸后背第七頸椎周圍、尾椎骨旁、兩肘彎和兩腿彎(胭窩)部,以及兩手心和兩足心。每處搓20~40下。

小兒夜啼

用婦女亂發成團,蘸麻油拍胸口,拍后將發團敷于胃口。一般即時安臥。

注意事項

面團揉要求所作之團松軟適宜,干濕適中。

推擦、滾揉時,手法宜柔和,用力適中,不宜強硬推擦,以免損傷皮膚,推擦、滾揉以皮膚微紅為度。

發團制作前,一定要用堿水洗去油垢,清水洗凈后用。

操作后之面團、菜團絕不能入口食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