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超我是人格的基本分工。
本我就基礎意識,自我和超我由本我衍生而來。
本我主要操控零至三歲的嬰兒,之后自我和超我人格生長,給予身體不同的意志和指令。本我負責忠實的實現自身的欲望,餓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由本我控制的嬰兒和幼童可以用哭鬧第一時間通知父母親人,自己的需要從而保證生命初期的快速增長。純粹由機體自身得來。
自我負責普遍意識或者大部分意識,負責基本行為指令,對周遭進行分析反應,而不是像本我那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日積月累中自我將慢慢取代嬰兒時期的本我。開始了模仿學習和自控。超我負責人格中高尚的部分,人類的善良,慈悲、犧牲、忘我……
而精神類疾病的發生,大多由于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沖突無法被自我所調和。并長時間沖突、抑制,牽絆到正常的邏輯思考,行為無序且目的混亂。嚴重阻礙了人身的交際、能力的發揮,誕生類似“心魔”的存在。
三種人格色平衡是人身心健康的基礎,若有一種人格極端化,便會形成偏執的性格,而當事人是很難發現自己是否人格失衡的,因為焦慮,惶恐,徘徊,舉棋不定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來源與社會環境復雜的干擾,而不是三格發揮判斷失衡。
看,痛苦就是這么產生的。
舉個例子:我是大款,但我想睡那個年輕我二十歲的美女(本我欲望的誕生)這是“本我”的指令表現在,腦袋里不時的想起美女的臉,渴望兩人距離的拉緊,勃起等等現象。
超我則負責:哎呀!我是有家庭的人,如果真的發生了什么我會愧疚,覺的對不起結發妻子等等……
而負責行為指令的自我不知要喂食哪一方?陷入糾結之中。
在“睡美女”這一事件中遲遲沒有作為,這一事件將成為當事人的“心結”。
而如果單方面喂食一種人格,超我部分占主導的我想盡一切辦法自行消退這一想法沖動,或者克制住自己對這一想法不作為。本我意圖強行被“囚困”。而美女被我睡了,本我得到了滿足與釋放,超我將進入痛苦和自責之中。但如果美人不能配合被我睡,本我和超我都無處施展,這一想法不去消除也無法實現,長此以往“心病”誕生,身體也可能有牽連性行為或者肌體功能的病變和障礙,類似街頭看見類似的美人就會突然不自主的低落。開會工作的走神,面對妻子的慌神,夢境現實化會關聯到美女或者美女周邊。
影響正常的社交和工作。
三個人格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誕生不可避免的沖突,且越積壓越多,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多數人越來越不快樂或者越來越難快樂的原因。
“做減法”是心理治療師常用的句子,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一行為的人格判斷基礎。
俗話中的“放下”就是心理減法。
住院期間有一個急性躁狂和抑郁患者,入院的時候語言表達邏輯混亂,誤認談話對象,行為異常。在服藥一周后意識恢復。
她的病情誘因就是“心結”長時間無法得到解決,在最后“一根稻草”的沖突中,怒氣值爆表,暫時性理智喪失,失眠、厭食,暴力傾向和胡言亂語。
主要事件的發生是這樣的:她和她的鄰居因為都是平房,但她的鄰居在平房的基礎上蓋樓遮擋了她家的部分陽光,從這件事之后和鄰居家斷斷續續大大小小的矛盾不休,五年之后她退休了,在家的時間增多,對矛盾方相遇更加頻繁,后來鄰居家的水渠年久失修,臟水污水一地經常流到她家的院子里,之后的一次激烈卻無結果的爭吵令她怒火中燒,在連續五天的無眠和少量進食之后的第六天出現了上述病狀,住進了我們樓層。
而她的性格又鋼煉好強,從面相就能明顯的看出。所以應該不是第一次躁狂發作,五十多歲了以她的病情程度基本上排除治愈的可能,能回復基本理智和自理能力是可以的,但過久的不良情緒堆積,可能在日后的生活中一遇到“燃點”,例如鄰居,老房子,熟悉的環境,回到那種“高壓”的周遭里去,還是會有燃爆的可能。
所以“看開”很重要。
很多精神類疾病的反復就是這樣發生的,如果你不改善讓人格中執拗,卑劣的成分,無法擁有好的“心態”,再好的藥和醫生都無濟于事,他們治標而只有你自己治本(由內在狹隘和扭曲導致的精神類疾病適應于這句話,后續將描寫外界不可逆傷害帶來的精神類疾病)
PS:三格混戰初期,會導致強迫行為的誕生,絕大部分精神類疾病都有強迫癥伴隨,說夢話,夢游是內在失衡,被壓抑的生理回饋。所以有條件的家庭請在不良現象發展初期便及時找心理醫生咨詢,便改變生活態度,不要令不良心態和身體不良回饋隨意發展。不然……等著住院或者發瘋吧╮(╯_╰)╭
我是深藍,一個服藥期的抑郁癥患者,將持續推進各類精神類疾病患者的生活軌跡。
http://www.lxweimin.com/p/96a42eb558f2
http://www.lxweimin.com/p/7dafb1921f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