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3個輪子的車去旅行

開著3個輪子的車去旅行——“瑞士奶酪式學習”的危害

瑞士奶酪模型,是英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瑞森等人提出的,也叫航空事故理論模型。其主要思想是:組織活動可以分為不同的層面,每個層面都有一定的漏洞,當不安全因素像一束不間斷的光源,剛好能夠透過所有層面的漏洞時,事故就會發生。這些不同的層面疊加起來,就像一組有漏洞的奶酪片疊放在一起,所以被稱為瑞士奶酪模型。

Paste_Image.png

在《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一書中,作者薩爾曼·可汗論述了“瑞士奶酪式學習”的危害。

1、基礎漏洞導致知識體系崩塌

我們的教育體制將知識體系劃分成各個不同的學科,又將每一學科分為各自獨立的單元,這造成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脫節。學校會根據時間來安排教學計劃,而非根據學生掌握情況來安排教學計劃。

學生即使是每一單元經過的測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然會錯過很多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內容。這就像開著一輛只有3個輪子的車,去進行一次長途旅行,或者就像在建造房屋時,只打75%-80%的地基。即使在測試中答對95%的題,如果那5%的學習內容不加以復習、補考和取得滿分,之后都會導致學習瓶頸。

比如,有機化學讓很多醫學預科生更換了專業,但有機化學只不過是延伸了無機化學的基礎知識而已。沒有學好無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只有死記硬背大量的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這讓學生討厭、畏懼和退步。如果能真正掌握無機化學,憑直覺都能輕松掌握有機化學。

另一個例子是,微積分是學生們最容易遭遇慘敗的學科,并不是因為微積分難,而是因為微積分是建立在一層層的基礎概念之上的,微積分涉及原來學過的很多代數和三角函數知識。

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是瑞士奶酪式學習的受害者。盡管從外部來看,這塊奶酪是堅硬而完整的,但里面卻布滿了小洞。”“學生的學習狀況就像這塊乳酪一樣漏洞百出”。

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創造足夠的條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復習和補考,無法進行知識漏洞的有效修補。從而,即使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也會經歷時間后累積出整個知識體系的崩塌。

2、知識漏洞造成知識與運用的脫節

課堂知識與現實應用脫節,是我們現存教育的主要弊端,原因是我們習慣于快速學習,僅僅在理解了一部分就宣稱掌握了全部,實際上只是自我欺騙式的淺學習。

比如,一個畢業于常青藤盟校的上市公司首席財務官,并不理解邊際生產成本(每多生產一件產品所增加的成本,換句話說,就是每件產品的原料和勞動力成本的總和),可邊際生產成本只不過是兩個代數方程解出兩個未知數,這是八年級的代數課程中的學習內容。

將學習進行深入需要占用大量寶貴的時間,因此,在應試教育下,很多課程變成了枯燥的快速學習,而不會使學生在萬千世界中進行創造性的運用。

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單元測試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是測了之后,不管成績是好是壞,都會按部就班地趕進度,進入后面內容的學習,老師常說的“查缺補漏”并沒有落實在教學當中,讓學生自己“查缺補漏”也基本上是一句空話。

考試有兩個目的:一是檢測知識掌握程度,二是尋找知識漏洞。有限的考試對于尋找知識漏洞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何況我們的教育普遍把考試當成檢測手段,偏重得分而忽視失分??珊箤W院為此提供的學習方案是:通過互聯網的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自主的個性化學習,知識檢測時必須連續答對十道題,才能進入下一步的課程學習。

瑞士奶酪學習法提供的啟示是:無論學生在參加課外培訓班,還是在學校接受補差培優,一味攻堅克難并不一定是可取的,反而可能要轉換思維,通過反復測試,尋找基礎知識中的漏洞,進行復習和修補。

這或許正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改進的地方——如果有一輛只有3個輪子的車,我們不妨停一停,等安了第4個輪子再上路。而不是開著只有3個輪子的車,危險而低效地跑完了全程,才回來修補那第4個輪子。

唔路過:70后,男,中學圖書管理員,堅持閱讀者,好事小股民。。公眾號:智慧成長讀書會,簡書:唔路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