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你真的愛孩子,誰信呢?

? ? ? ??前幾日在微信上看到的一個小視頻。只有短短一分多鐘時間,場景是:一個中年父親撲倒在從樓上跳下的十幾歲兒子身上,絕望無助、撕心裂肺的哭嚎著......

? ? ? ?那是怎樣一種無奈,相信許多為人父母都能感同身受。多數人會問,現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但是,難道真的是孩子的錯嗎?

? ? ?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們大多是零零后。他們基本是“非常6+1”的獨生子女,父母大多是70后,出生于中國改革開放已有顯著成效后。

? ? ? ?零零后都是可愛的孩子,他們聰明、有一技之長、嫉妒心強、物質富足,快樂匱乏,忍耐力差,吃不了苦,對網絡十分依賴,有強烈的反叛意識,行為過激,現在亟須前輩們正確地呵護和引導。

? ? ? ?而70后的家長又是怎樣一群人?70后出生在一個講理想的年代,卻不得不生活在一個重現實的年代,始終敵不過物質的誘惑。身心奔忙,體力透支,他們在生活中承受著不同的壓力,生活讓他們體會到更多的困惑、焦慮,那是因為社會有了太大的變化。

? ? ? ?當70后的家長遇上零零后的小朋友是怎樣的場景呢?在很多家庭中,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把真正的感覺告訴父母,認為跟父母說是沒有用和不安全的,通常只會換來忽視、嘲笑或指責等負面結果,這種情形發展下去,使父母失去了許多原本可以幫助子女成長的機會。

? ? ? ?家長們看了許多的心靈雞湯,諸如:接納孩子心聲、表達積極傾聽、給予適當鼓勵等等。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在現實社會中,大多數家長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似懂非懂的和孩子交流。在遇到家長認為的實質問題上,又會原形畢露。比如:孩子沉迷游戲、早戀厭學等,就會觸動一些家長的紅線,在某個關鍵的節點上一觸即發,勃然大怒、甚至歇斯底里。

? ? ? ? 有的家長認為,我生你養你,可以為你付出生命,換來的卻是孩子的無情冷漠、玩世不恭,必然極力管束孩子。當孩子出現自殺行為時,又痛心疾首、無所適從。

? ? ? ? 捫心自問,你是真的愛孩子嗎?還是愛自己更多呢?

? ? ? ? 孩子為什么會選擇自殺呢?因為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希望、要求有增無減。特別是加壓給子女歉疚感、自責感、負罪感,對于本來就是60分水準的孩子,一定要他們達到100分,這樣的無情,使得孩子過早地在無法履行父母希望的現實中失落自我,最后惟有以毀滅個人而作為逃脫。

? ? ? ?這是悲劇,是警鐘,還是醒思,作父母的,我們是否該好好地思考一下呢?

? ? ? ?教育家巴哈特說:"一個父母勝過一百個校長。”怎樣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這是一個備受家長關注的問題。

? ? ? ?作為父母,要教育孩子、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就要從改變自己開始。亂教育不如不教育,覺察自己、了解自己,為自己減壓,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真正的愛和溫暖,這一點,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