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蘭和她的婆婆之間的關(guān)系就像萬千個婆媳關(guān)系一樣微妙而又復(fù)雜!
秋蘭的婆婆不止一次地向親朋們抱怨,說秋蘭不愿意和她說話,早上出去上班,晚上下班回來就像個啞巴似的只會嗯那么一聲,有時候甚至于連嗯都不嗯,鐵板一樣的臉看著就讓人窩火。老姐妹們就都勸她,說秋蘭就這性格,不善言辭。老人家就更加憤怒了,甩下一句:她跟她媽有說有笑么!
秋蘭聽到婆婆那來的反饋,很是委屈,她說她不是不想跟婆婆聊天,而是她害怕婆婆總能從她的話里聽出一些莫須有的東西,那些玩意往往是讓婆婆生氣從而大發(fā)雷霆的導(dǎo)火線了!
“我真的很奇怪,同樣的一句話說給我媽聽和說給我婆婆聽,完全不一樣的效果。”秋蘭無奈地感慨著。
秋蘭大概從來沒有想過,每個人對飄在耳朵里的話語有著一種天然的選擇習(xí)慣,她們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聽取想要的部分,而忽視掉這話的前因后果。
秋蘭的媽媽從心底里覺得女兒一切都是好的,對自己什么都是照顧著,女兒說的話當(dāng)然全是為她考慮的好話了,至于偶爾插在話語里的埋怨憤懣也就自然地被摒棄出去,這樣的話語聽起來怎么不心曠神怡,也就有了越來越和諧的關(guān)系!
秋蘭的婆婆呢,總是覺得媳婦沒有女兒貼心,還讓兒子娶了老婆忘了娘。她聽秋蘭說話就會選擇性侵聽她愿意拿來佐證自己想法的部分,于是乎覺得秋蘭的每句話都是自私的,都在漠視她這個老人,至于秋蘭話語里那些對她關(guān)心的話要么被選擇性地忽視,要么就成了秋蘭的假惺惺。這樣的選擇性傾聽,聽出來的當(dāng)然全是火藥味了!
(2)
曾經(jīng)有人做過一個實(shí)驗(yàn),同樣的一句話讓不同的人向同一個人述說會有什么不同。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說話者如果是傾聽者喜歡的人,傾聽者聽到的就全是甜美和祝福;如果說話者與傾聽者曾經(jīng)有過不開心,那話里原本很細(xì)微甚至沒有的敵意就會被無限放大;真正能將話的原意表達(dá)的竟是與傾聽者完全沒有關(guān)系的一個陌生人,當(dāng)傾聽者不再帶有深植在心底的對述說者的偏見時,他才能公平地去對待一句話,才不會選擇性的傾聽,讓自己的情緒將話語完全變質(zhì)!
也許,這就是俗話說的“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的另一個原因。你說的那句話因?yàn)閮A聽者的選擇性傾聽已經(jīng)變成了另一句話,那樣的話也許會激化話語里的快樂,也會放大話語里的憤懣。
為什么暴力犯罪更容易發(fā)生在熟人之間,也許也與這種選擇性傾聽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一言不合就發(fā)難,是因?yàn)槟且谎砸延|動了積蓄很久的惡劣情緒,正是這樣的情緒讓這看似簡單的一言有了更多的被選擇了的含義,雖然他僅僅只是一句簡單的話而已!
(3)
那我們?nèi)绾蝸肀苊庾约鹤鲆粋€選擇性傾聽癥的傾聽者呢?其實(shí)方法很簡單,不如在聽完話后想一想,這話如果是另一個人對我說,我會不會還有這樣的情緒。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情緒到底是因?yàn)檫@句話,還是因?yàn)檎f話的那個人。幫話語重新找一個說話的主人,一個你對他沒有任何偏見的主人,你就能真正地聽懂對方的話,然后就恍然間明白,原來我并不是為這句話而生氣,我只是想借這句話來生一生說話人的氣罷了!
我把秋蘭與她婆婆說話的故事?lián)Q了對主人公說給秋蘭的婆婆聽,她聽后很為故事里的媳婦難受,還不停地責(zé)怪故事里的婆婆小題大作。等我告訴她那小媳婦對婆婆說的話秋蘭也曾經(jīng)這樣跟她說過。老人的臉剎那間變得通紅,她一定也想起來自己聽了這樣的話如何埋怨秋蘭的情景!
搞定了老人,我又跟秋蘭說,以后還是要多和婆婆聊天,只是要注意話語盡量平和,萬一說到什么敏感的話題,不如加上一句:上次我也是這樣跟我媽說的。也許就這么簡單單的一句會讓婆婆覺得你已經(jīng)將她當(dāng)媽來看待了,那她就會用一個當(dāng)媽的身份來選擇性傾聽你的話語!
(4)
你是不是也會有聽了某句話突然間憤怒的經(jīng)歷?也許當(dāng)這樣的情緒涌上來時,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醒自己你的選擇性傾聽癥又發(fā)作了,你聽到的言外之意完全是基于你自己的情緒自己的看法而聽到的,換句話說,你聽到的只時你當(dāng)時那情緒想要聽到的話語,那往往并不是說話者想要表達(dá)的意思!
愿你能平和地傾聽每個人的話語,還原話語的本色。如果你一定要讓你的選擇性傾聽癥發(fā)作的話,請傾聽那些讓你的快樂情緒膨脹的話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