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與修車行打交道是大多數人免不了的經歷。我也不例外。
前兩天,我那開了十二年的舊車的一側車燈不亮了,必須趕緊修,否則,晚上開車被警察逮到要罰款。我看著那碩大的前燈,心情沉重。修車總是很貴,兩年前,我的變速箱壞了,吞噬了我三千多美金。這次,恐怕也要好幾百吧。馬上要過圣誕節了,這是誰送給我的節日禮物啊!
我上網查了一下,車燈103美金。還好,我心里石頭輕了點。我打開車前蓋,試著把舊的大燈取下來,盤算著,如果我能把它取下來,我就能把新的裝上去。我一向笨手笨腳,上次換電池就沒有成功。這次,還是沒運氣,家里十多把螺絲刀,居然沒有一把能插進那些該死的螺絲釘。
只能找修車行了。打電話到我常去的一家華人車行講明情況。“$286”。我這個人一向心軟、腦殘、嘴笨,而且還經常會犯莫名其妙的不好意思,尤其是在討價還價的時候。我竟說不出我已經知道材料費了,人工需要$180那么貴嗎。
心里郁悶,找個朋友發發牢騷。是個人就比我腦子靈光。朋友說,你的車燈只是不亮而已,又沒破沒壞,干嘛全換掉?換個燈泡不就結了。我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
再打電話到那家華人車行仔細講了一遍。
“啊···是這樣啊,那就收你$150好了。”“只換一個燈泡,要那么貴嗎?”我終于鼓起勇氣。“不貴呀,因為你的燈泡是HIB燈泡。”
什么是HIB?我不懂,不好意思再次光顧,于是腦殘閉嘴,于是接著郁悶。這個價錢,按理說都可以把整個大燈換了呀。
下班回家時,路過一個很小的修車行,我曾在那里換過機油。兩臺升降機,加上老板不過三個人。老板是個老美,人不錯。既然路過,我就把車開了進去。
我指著車燈讓老板看。“$37”。“什么?”我想我一定是聽錯了。“$37,你明天來吧,今天我們要下班了。”
材料費加人工,可能嗎?
第二天,我把車開進了那家小小的修車行,做好了老板會反悔的準備。
兩臺升降機上都有車,兩個工人都在忙,老板接過我的車鑰匙,親自去為我換車燈。大概十分鐘之后,老板回來了,把車鑰匙還給我說,燈泡沒問題,是接觸不良。
我拿出信用卡,準備付錢。老板聳了聳肩膀,說了句:“No charge. Merry Christmas!”
我腦子又短路了。換了那家華人車行哪怕不收我 $150,最起碼也會收我 $37啊,怎么會一分不收呢?畢竟是把我的車燈修好了呀。哪怕不收材料費,收個三十塊錢人工費也是合理的呀。要是我開車行,說不定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拆了舊的換上新的再說。老美呀,你做生意咋這么實誠呢?難怪你的規模遠遠不如那家華人車行。
在我們華人眼里,老美太不會做生意了。你在Costco 買了食品,吃了一半,還可以把剩下的一半拿回去全額退款。你在 Home Depot 或者Lowe’s買東西發票丟了也可以退貨。一些人在百貨店里買衣服應付活動,穿一天以后退回去。最離譜的是,很多商店,你買了一株植物,過兩個月養死了,你都可以抬著它的遺體去店里退款!
我糊里糊涂地離開了這家小小的車行,竟忘了給小費。
本來準備好最起碼要花一百多元錢解決的問題,竟然一分沒花。對一個什么都不懂的、認剮認宰、一腔外國口音的弱勢消費者,一家小小的車行老板都能真誠相待,不欺不負,怎能不讓我感動!
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是最重要的。有了真誠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才有和諧、有團結。有了團結還能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難,有什么不能達成的成就嗎?
親人間的圣誕禮物還沒有到,我卻意外地收到陌生人的一份真誠的、溫暖人心的圣誕禮物!
我在附件的小店買了一個圣誕卡,夾進了一張十元鈔票,在信封上寫下“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之后,我返回那家小小的車行,雙手把圣誕卡交到老板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