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三問

? 馬上就要結束基礎學佛單元的課程了。回想這過去的兩年多的時光,曾問過師傅無數的問題,也和同學,師兄討論過各種問題,當然也和外面的朋友爭論過信仰佛教的問題。總結一下,學佛有三個問題要問明白。

第一,宗教重點在于實踐,有必要學經文嗎?

沒錯,一切宗教信仰都是需要人們去實踐,去履行。而且只有經過踐行,信仰變成行動,宗教才有意義。但是修行不能代替理解,不能盲目地去追尋,去修行。學習之前,還有一個正信的問題。要根據四法印去分清楚哪一個是正信的,哪些不是正信的。

學佛的宗派很多,法門更多,哪一個是適合你的呢,也要搞清楚,依據自己的根器不同去選擇不同的法門。如何理解根器呢,打一個比方,我從VivoCity 去圣淘沙,根器就是錢財,如果我的錢少,我會選擇走步行道,走路去圣淘沙;如果我的錢富裕,我會選擇坐出租車;如果我的錢很多,又想有不一樣的體驗,我可能選擇坐空中纜車,或坐水上交通工具。學佛也是一個道理,依據根器不同,也就是資質不同選修不同的法門??吹浇洺S袔熜蛛x開,有可能是根器不匹配這個法門。

通過來海印佛學院的學習,糾正了很多對佛教佛法的錯誤認識,僅僅去寺廟里燒香拜佛祈福求平安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尋找解脫而不是求福報。佛陀指明的因果之說,是闡明宇宙間的變化規律,而不是庸俗的道德投機,更不是教大家去做買賣交易。

比如,供養與布施,有些人捐出很多的錢,希望能早日成佛,或希望自己家人身體健康,或希望通過捐錢來懺悔,贖罪,這是人之常情。但佛不是用來求的,也不是可以賄賂的。學佛就是要明白,供養與布施是讓我們學會放下舍得,心中有慈悲。

再比如,因果報應的問題,以前一直對因果報應不太理解,原因是看到有些富人為富不仁,有些達官貴人仗勢欺人,有些惡人敲詐掠奪,更多善良的人過得清苦的生活,為什么惡因沒變成惡果呢?善因沒有變成善果呢?學佛之后明白,因果報應有現實報,還有來世報,還是那句老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知道了惡因會促成惡果,惡因不會變成惡果。同樣,善因也是這樣。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佛法,知識,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二,學佛重點是修行,那么怎樣去修行呢?

? 當我們讀完一些經文后,發現大部分經文沒有具體內容告訴我們如何修行。不像學太極拳,有一招一式去模仿去練習。我們這兩年多的學習修行,主要是打坐,念經,拜佛。

我們知道繪畫和攝影技法的區別,繪畫是在空白的地方一筆一筆劃出來,是加法;攝影是選景聚焦,把不要的去掉,是減法。那么修行呢,是加法,是減法,還是加法減法都要用呢?

我們熟悉的一個偈子: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常常勤擦拭,莫使惹塵埃。

這是《六祖壇經》里講的,這樣子的修行就是減法,因為我們的本心就像鏡子一樣是明亮的,是干凈的,由于鏡子被灰塵覆蓋了,就需要打掃我們的內心,去除雜念妄想,保持一個覺醒的狀態。

另一個偈子,我們大家更熟悉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六祖惠能大師的杰作,按照這個偈子,修行就是加法。尋找佛性就好比蓋樓,一磚一瓦,一層一層的去蓋,終有一天會蓋好這座大樓,也就找到我們心中的佛性。只要我們每天培養我們的正知正見,一天天積累,最終會明心見性,覺悟成佛。

對我們這些生活在世俗里人,每天接觸各色人物,各樣事物,各種利誘,修行的數學題加法減法都要去做,也可能要用到其他數學算法呢。

正所謂:菩提樹下好修行;

? ? ? ? ? ? ? ? ? 加法減法住心中;

? ? ? ? ? ? ? ? ? 如來寶藏是佛性;

? ? ? ? ? ? ? ? ? 成佛全靠多用功。

第三,怎樣才算成佛呢,成佛之后會怎樣呢?

古往今來,出家人眾多,學佛的人更多,每個人都想成佛,到底有沒有成佛的呢?如果有成佛的,我們能看得到嗎?

有一個朋友曾這樣描述,就用減肥成功來比喻一下成佛。如果成佛就像減肥成功,從一百公斤減到七十公斤,別人能看得出來,自己也能看得出來,更能感覺得到,那該多好呀。

我告訴他成佛不是身體的變化,而是心靈的升華,你是看不到的成佛的。

既然看不到成佛的,他又用蜻蜓來比喻一下成佛。

蜻蜓點水,是把卵產在水里,等這些在水里的卵慢慢長大,變成幼蟲,然后就飛出水面,變成蜻蜓,翱翔在天空中。蜻蜓再也回不到水里了。

我們這些未成佛的就好比那些在水里的蜻蜓的卵,幼蟲,那些成佛的就像飛出去的蜻蜓。因此,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境界,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水里。正如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的,那是飛鳥和魚的距離。我們是看不到那些已經成佛的。

其實對那些對佛教不太了解的人士,特別喜歡談論成佛的問題,對成佛這個問題有各種不同的偏見,誤識。誤以為成佛之后就可以刀槍不入,水火不侵,就可以呼風喚雨,點石成金,就可以翻江倒海,撒豆成兵。其實成佛之后會怎么樣呢,用馬祖道一的弟子慧海和尚的話就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什么事都無所謂。不要有百種需索,千般計較。

我就用我所理解的成佛回答這個成佛的問題:

假如我成佛了,別笑我,我說假如我成佛了。

我成佛后,我還是我,但我知道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身外之物,我不再貪戀物質享受,而會活在當下,而會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用一句流行語來表達,一輩子不長,對自己好點,下一輩子不一定能遇見,對身邊的人好點。

我成佛后,我還是我,但我知道人生是苦的,當面臨人生生死離別,悲歡離合,我會坦然面對,當碰到不如意的事,我會欣然接受,我不僅能苦中作樂,更能以苦為樂。

我成佛后,我還是我,我依舊會同普通人一樣,依舊會有愛恨情仇,喜怒哀樂,但這只是一個瞬間,一個剎那,一個念頭,但是下一個瞬間,下一個剎那,另一個念頭會升起,告訴我不要執著,要放下一切,包括這些念頭,就像河水一樣讓它流走。用六祖惠能的話來,那就是,煩惱就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

我成佛后,我還是我,......

哎,總是我,我,我,沒有放下我執,離成佛還有十萬八千里。不寫了,等成佛之后再寫吧。

我們在以后的學佛路上,還會有更多的疑問去請教去思考,去質疑。這三個問題只是我的個人總結,不當之處,錯誤認識請大家批評指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二十歲左右的我們,應該是有一種這樣的想法的--不斷的挑戰生活,再與之言和,不曉得大家是否贊同我的說法。 其實這篇文...
    吐小小小曹閱讀 847評論 3 2
  • 2.在歲月中跋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會秀麗,看開心情才會明媚。 3.好聽的話別當真,難聽的話別較真。...
    聆聽_2a28閱讀 207評論 0 0
  • 天還沒有亮,星星還在睡蓮叢中游動,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朦朦朧朧的。迎著風,踏著雨,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濘的上學...
    fxp暗香浮動閱讀 293評論 0 1
  • 寶寶的葵花寶典 TOP(2) 依舊發生...
    沐沐look麻麻閱讀 14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