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外面拼得你死我活,也不愿回家鄉小縣城安逸到死。”
這是多少年輕人的豪情壯志。只是,在外面到底過得如何,是否真的賺更多錢、見識更廣、眼界更寬,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我也曾想過是否回家考教師,只是憑家鄉的人脈籠斷卻不一定比在外面更容易考上,這才是現實。就連河源市區來說,都對學歷人脈有很高的要求,甚至直接表明要重點師范院校畢業。
對我來說,家鄉反而成了回不去的梗。
今天閑來無事帶小妹出街,不得不說,對比年底的車水馬龍,往常的彭寨街也是非常地空,這種反差有點太大。最大的鄉鎮已是如此,其它小鄉村想必更是冷清,也難怪年輕人不愿回家,因為確實看不到所謂雄心壯志的施展之地。
走到一間餐廳,不由地停下腳步,因為那是我認識的一對哥嫂開的。
很好奇,他們這對80后怎么會放棄大城市的工作突然選擇回家做小生意。
大嫂是個爽直的湖南妹子,年輕時非常漂亮,雖然現在皮膚大不如前,但仍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性格,讓人非常樂意與之交談。
談到怎么會突然決定回家做生意。
她說:“年輕的時候公公叫我們回家賣水果,我不愿意。如今三十幾了,心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為不可能到四五十歲還在外面四處漂著。畢竟家里也還沒做起房子,小孩也上了初中,所以想回來安定地做生意,把家里的房子做起來,陪著兩個孩子。”
這是一個對生活飽含熱情的媽媽,雖是對現實的短暫屈服,但相信時間一定會回饋她更多。(她有兩個女兒,小女兒剛上幼兒園,大女兒很爭氣,成績在實驗中學全級前五十左右,未來目標是河源中學。)
他們一家人,說說笑笑,打打鬧鬧。看得出來,他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雖然苦了點,但更自由,比起拿著固定工資,看別人眼色好很多。
話說,這間店的原老板是她的姐姐、姐夫。他們前幾年回來開店,開店四年時間,已經在和平買了房并在和平重新開了間店,于是將這店面轉給他們。
看來,這小本生意可比在外面打工更賺錢,也讓他們一家看到了希望。
不得不說,她姐姐一家的選擇其實是非常明智且現實的。年輕時不忘初心在外面打拼,中年后選擇回歸生活,向現實妥協,最后在和平買房并且一家四口在一起,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生活狀態了。
誰不想享受大城市的資源,誰不想在外面過著自由自在的瀟灑生活……可誰又不知道現實的殘酷,又有多少人愿意低頭,向現實妥協?如果生活沒有保障,又怎么可能會有看得到詩和遠方的那天?
畢竟,生存的問題解決了,好的生活質量也會隨之而來。退一萬步來說,比起讓孩子在家做留守兒童,自己在外到處漂著卻一無所有的狀態好太多。
確實,由于學識、資本有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外面打拼出一片天地,也并非所有家長都在乎是否陪在兒女身邊這件事。
最讓人欽佩的是,總有些人,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即使在小縣城也活得非常精彩。
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只是,在外面漂泊累了,想必心都想要有個寄托,而這最好的寄托便是有個完整的家,家人在側。
無論是選擇在外面拼到頭破血流,還是回到家鄉曲線救國,都希望更多家庭能圓滿,心能有所寄托。
先生存再生活,凡事都有個先后順序。
畢竟,只有先腳踏實地,才能仰望天空。
? ? ?外面風景再美,也想早點回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