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全棧程序員的市場價值在哪里?
最近兩年流行“全棧“這個概念,令我很迷惑。比如我司就有全棧程序員,對我來說,他的價值主要在于iOS 研發,繁重的 iOS 研發工作占滿了他的時間,無暇支援其他棧的研發。
全棧是程序員的能力,也是程序員的驕傲。但在實際工作中,一個全棧程序員在一家公司總是做單一類型的編程,單一類型的編程已經忙不過來了,除非換一家公司,全棧的技能無從施展。
即便換一家公司,多半還是使用磨練得最多的技能。
全棧對我來說意味著“臨時支援“,比如iOS 程序員還能抽10%的時間完成 H5頁面,蟬小隊就是這么干的,其他時候還是在單棧將時間占滿——專注才能提高效率。如果我們這樣精簡的小團隊都用不上全棧,大公司更用不上。那么全棧程序員的市場價值在哪里呢?
leexz:
不想為別人打工的時候,全棧是一條合適的選擇,直接自己接全包。不承擔創業風險,不用費心找合伙、不用扯皮如何分錢。
fors:
我覺得全棧的個人價值大于市場價值。接觸過的全棧幾乎都有做自己的side project,有的賺點零花錢,有的做著做著就自己去開公司了。對于雇傭全棧程序員的公司來講,除了銀叔說的“臨時支援”,確實還沒發現其他價值。
yisong:
說說Facebook的情況,未必適用于國內大公司。
Facebook是鼓勵全棧的。最現實的理由是Android開發人員缺口太大,怎么招都招不滿,因此必須動員大家對移動端的需求盡量自己解決。
另外公司在運作機制上的特點,比如工程師對業務負責(而不是對開發負責),比如極端鼓勵大家換組,這在客觀上也推廣了全棧。
shrinklynn:
我覺得市場上的全棧有一部分言過其實,很多人自己單一類型的編程都做不好,跑個hello world寫個小demo也叫會一項技術。號稱全棧只是他們抬高身價的一種手段,真正的全棧感覺真的很難。
我司以前的CTO算是很厲害的全棧了,從初中就開始玩編程,之前獲得過谷歌的offer,他在項目吃緊的時候過來幫忙,寫的iOS還是一坨內存溢出,讓我們后來一陣好找。
wuvist:
前端搞node的那幫『全棧』指望以一門語言吃遍各端,我覺得就是在扯淡,真正的全棧應該是深入了解各端不同的語言、技術,然后就可以去做個技術經理吧~很多時候前后端是需要緊密協作的,避免撕逼內耗的最佳方式,就是找個兩端都懂的人去管理。